第1章從生物有機化學到化學生物學張禮和1
11酶化學的研究推動了生物有機化學的發(fā)展2
12化學對生命體系很多復雜過程的研究推動了化學生物學的發(fā)展8
13化學生物學的進展將推動研究生物的復雜體系11
參考文獻14
第2章生物大分子研究進展15
21核酸動態(tài)學席真,張偌瑜15
211核酸的結(jié)構15
212對核酸的識別與作用23
213基于核酸動態(tài)學的衍生技術32
參考文獻40
22蛋白質(zhì)組學楊芃原,賀福初,夏其昌45
221蛋白質(zhì)組學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45
222蛋白質(zhì)組學技術平臺47
223人類蛋白質(zhì)組學和疾病蛋白質(zhì)組學52
224與其他組學的交叉55
225蛋白質(zhì)組學將來的發(fā)展和挑戰(zhàn)56
參考文獻57
23金屬蛋白的結(jié)構性質(zhì)反應功能關系的研究黃仲賢58
231血紅素金屬蛋白59
232細胞色素b5的組成和結(jié)構61
233表面帶負電荷殘基的研究62
234血紅素疏水腔中疏水殘基的研究67
235細胞色素b5和細胞色素c之間的電子傳遞70
參考文獻75
24寡糖的合成與糖微陣列技術葉新山77
241寡糖的液相合成77
242寡糖的固相合成80
243酶催化的寡糖合成81
244糖庫的合成83
245糖的微陣列技術86
參考文獻90
25糖生物學張頁91
251概述91
252生物體合成的糖類和含糖物質(zhì)94
253糖基化與糖鏈信息的多樣性96
254糖鏈介導的相互作用99
255細胞表面的糖類103
256細胞內(nèi)部膜限區(qū)室中的糖類108
257糖免疫學與疾病防治109
258糖蛋白的糖鏈改造和人源化114
參考文獻117
第3章新一代治療方法與藥物化學121
31化學基因組學向晶,陳家華,楊震121
311遺傳學121
312化學基因組學提出的背景和意義122
313化學基因組學主要用到的三項技術128
314結(jié)束語137
參考文獻138
32化學生物學方式研究代謝型谷氨酸受體信號傳導通路及其功能的
一些例子馬大為140
參考文獻147
33以核酸為作用靶的藥物研究張亮仁,張禮和148
331概述148
332反義寡核苷酸藥物研究149
333反義寡核苷酸的化學修飾152
334RNA干擾157
335基于RNA三維結(jié)構的氨基糖苷類藥物研究158
參考文獻163
34虛擬篩選與虛擬庫技術肖軍海,李松164
341引言164
342虛擬篩選研究進展166
343基于分子多樣性的虛擬庫技術177
344虛擬篩選應用實例181
345展望185
參考文獻186
第4章生物催化與生物合成189
41代謝工程與組合生物合成劉文,唐功利,沈犇189
411從分子水平深入復雜天然產(chǎn)物的生物合成.克隆生物合成
基因簇的方法192
412酶學水平上天然產(chǎn)物生物合成的途徑和機制及其組合生物
合成198
413代謝工程和組合生物合成的DNA重組技術208
414展望——代謝工程和組合生物合成面臨的問題及今后的發(fā)展
方向210
參考文獻212
42定向進化技術的回顧與展望李爽,徐麗華,林章凜215
421表達體系218
422文庫的構建219
423篩選或選擇策略221
424結(jié)束語222
參考文獻222
43酶催化還原反應李祖義224
431引言224
432酶還原反應機理224
433生物催化劑的形態(tài):純酶和全細胞226
434酶的來源227
435生物還原反應對映選擇性控制228
436通過基因方法改良用于還原反應的脫氫酶238
437生物還原制備手性藥物實例242
438結(jié)束語249
參考文獻250
44腈的對映選擇性生物轉(zhuǎn)化反應高明,袁紅杰,王梅祥253
441概述253
442腈的生物水解254
443外消旋腈的對映選擇性生物轉(zhuǎn)化257
444二腈的立體選擇性生物轉(zhuǎn)化269
445結(jié)論和展望270
參考文獻271
第5章分子識別.組裝及生物體系模擬275
51β多肽及其類似物楊丹,陳飛,張丹維,吳云東275
511引言275
512β多肽275
513β多肽的生物活性283
514γ多肽與δ多肽288
515氨氧基酸多肽291
516總結(jié)295
參考文獻295
52金屬水解酶模擬的合成模型陳傳峰298
521引言298
522肽酶模擬的合成模型299
523磷酸酯酶模擬的合成模型301
524尿酶模擬的合成模型308
525腈水合酶模擬的合成模型310
526總結(jié)314
參考文獻314
第6章化學生物學研究新技術.新方法317
61芯片技術殷學鋒,方肇倫317
611概述317
612微流控芯片技術318
613微陣列(生物)芯片技術336
參考文獻340
62生物核磁共振林東海345
621蛋白質(zhì)溶液空間結(jié)構的測定345
622蛋白質(zhì)配體相互作用的研究351
623用NMR研究蛋白質(zhì)動力學359
參考文獻364
63生物質(zhì)譜錢小紅,王京蘭,戴舒佳,應萬濤365
631概述365
632質(zhì)譜的歷史沿革與生物質(zhì)譜的產(chǎn)生366
633生物質(zhì)譜的原理與儀器368
634生物質(zhì)譜的應用375
參考文獻389
64生物傳感器董紹俊,郟建波390
641生物傳感器的發(fā)展過程391
642生物傳感器的制備394
643溶膠凝膠法397
644流動注射分析(FIA)及微型化401
645納米技術在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402
646生物傳感器的應用及展望403
參考文獻405
65單細胞檢測邵元華408
651引言408
652單細胞操縱409
653單細胞圖像分析411
654實時動態(tài)檢測單細胞415
655單細胞分析化學研究平臺417
656展望418
參考文獻418
66生物分子和生物體原位.實時.在線分析和檢測
徐靜娟,陳洪淵420
661活體分析中的微透析法421
662活體分析和檢測中的電化學微傳感器422
663光學成像檢測技術實時檢測化學生物學過程428
參考文獻430
67掃描隧道顯微術在生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張慧敏,萬立駿432
671掃描隧道顯微鏡工作原理433
672與生物相關的有機小分子在固體表面的吸附研究437
673生物大分子在固體表面的吸附450
參考文獻455
68表面等離子體共振陳義456
681引言456
682基本原理458
683儀器463
684方法發(fā)展與應用468
685發(fā)展動態(tài)482
參考文獻484
69單分子檢測麻寶成,林毅,方曉紅487
691單分子熒光顯微術488
692單分子力顯微術492
693展望496
參考文獻496
610小分子與蛋白質(zhì)靶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及應用
沈旭,蔣華良,余長纓,陳莉莉498
6101引言498
6102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498
6103研究小分子與靶標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500
6104研究蛋白質(zhì)與小分子作用實例515
6105展望526
參考文獻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