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學術思想是《史記》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史記》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司馬遷的學術思想一直是《史記》研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司馬遷為《史記》樹立的文化標尺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站在這一邏輯起點上考察司馬遷的學術思想,不但在利于進一步地澄清司馬遷學術思想的來源,重新發(fā)現(xiàn)司馬遷與先秦學術思想的傳承關系,而且還可以進一步認識《史記》的文化使命以及它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本書由六章組成:第一章,漢初世風與司馬遷的天人思想。該章總論司馬遷學術思想形成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其學術思想與漢代學術的關系,在充分注意西漢前期的天人思想以及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時,分析司馬遷天人思想的來源及構成。第二章,司馬遷與史官文化及歷史研究。史官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干,同時也是中國學術的主干。該章從探討史官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入手,重點研究司馬遷與史官文化的關系,進而論述司馬遷對史官文化的提升以及他對古代史、當代史的研究。第三章,司馬遷與西漢政治,司馬遷學術思想的形成與西漢政治、學術思相及社會思潮的走向有密切的關系,解構司馬遷與西漢政治及學術關系、與漢武帝的關系,分析“過秦”思潮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歷史對探索司馬遷學術思想的構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章,司馬遷與陰陽五行說,承襲秦代政治的余緒,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成為漢代神學政治的本根,關注陰陽五行說進而是五德終始說對于認識與司馬遷贊成改制的思想、司馬遷的通變觀是不可或缺的內容。第五章,司馬遷與經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經學業(yè)成為漢代學術的主流,這一主流意識直接滲入司馬遷的學術思想,漢代經濟有古文經和今文經之分,在繼承先秦學術時,司馬遷與以《詩》、《書》為代表的經學建立了特殊關系。第六章,司馬遷的帝王史與帝王批判。帝上史觀是司馬遷學術思想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司馬遷撰寫《史記》時的價值取向。在以帝王為中心的歷史敘述中,司馬遷將德與不德之間的對峙、仁與不仁之間的對峙貫穿于《史記》之中,從而賦予《史記》以新的文化使命——道德批判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