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寫這篇簡短的前言時,真是感慨于社會發(fā)展的日新月異。我無法想像五六年前,陶藝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位置;手工藝術的生存需要還是“陶吧”里自娛自樂的休閑方式!今天,陶藝不僅已進入純藝術的領域,而且成為眾多媒體,出版物“挖掘”的對象。以前獵奇式的報道已被理性的推介和深入的研究所代替,頻繁舉行的高規(guī)格的國際陶藝交流和展覽,研討讓世界各國的陶藝家了解和熟悉了中國的當代陶藝,在2002年的美國陶瓷教育年會(NCECA)上還專設了“中國論壇”。在種類繁雜的造型藝術中,陶藝有著超越國界的“語言”優(yōu)勢。不僅是由于陶瓷這種融藝術與生活一體的藝術形式的起源和發(fā)展在世界不少國家的古代文明史上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性,也由于構成此門類藝術的基本要素水、土、火與人性的天然親近感,正是這種與人性相通并為生命所依賴的基本要素;構成并創(chuàng)造了陶藝的神奇魅力。陶瓷大國的傳統(tǒng)和基于平等對話,互為借鑒前提下的廣泛的國際交流及國內逐步成熟的現(xiàn)代藝術環(huán)境,使中國的當代陶藝在近幾年的時間里走過了西方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