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秦漢易學思想研究

秦漢易學思想研究

秦漢易學思想研究

定 價:¥29.00

作 者: 張濤著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文化尋根”叢書
標 簽: 理論

ISBN: 9787101043273 出版時間: 2005-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3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文為易學研究開拓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在學術上具有重大的啟發(fā)意義。長期以來,人們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視易學為儒家經學的一個部分,把注意力放在經傳注釋、學派演變等問題上,不僅使研究對象、范圍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嚴重地模糊了易學的思想本質,無從提示易學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關于《易傳》的成書和學派歸屬:《易傳》既不是儒家的著作,也不是道家或九流十家中其他某一家的作品。它成于戰(zhàn)國中后期易學家之手,是吸收百家、綜合百家、超邁百家的產物。以《易傳》作者為代表的易學家是與九流十家比肩而立甚至超邁其上的一個獨立的思想流派。 二、關于秦漢思想的總體特點:秦漢思想的發(fā)展,是易學思想的一種衍擴和展開,是對《周易》之義加以體悟和發(fā)揮的結果。一部秦漢思想史,可以視為適應時代需要,以《易傳》為內在靈魂和重要源頭,以易學研究和運用為重要載體,以易學思想為主潮、主旋律的思想發(fā)展史。這也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在秦漢時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三、關于易學史研究的對象和范圍:易學史研究應該擺脫傳統(tǒng)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束縛,將考察的范圍擴展至受《周易》及易學啟示、影響的全部歷史過程和文化現(xiàn)象上來。易學史研究的對象,應當包括《周易》和易學啟示、影響下的整個思想文化領域,包括曾經研究易學、運用易學的所有重要人物和著作的思想主張,而不管這些人物是否是有所師承的易學家,不管這些著作是否是專門的易學著作。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了解、把握易學發(fā)展的軌跡及其規(guī)律,正確認識、解讀當時的社會政治和思想文化現(xiàn)象。當然,這種意義上的易學史研究并不是一個大而無當、無所不包的東西,它要適應、符合易學自身的發(fā)展環(huán)節(jié)和特有規(guī)律。但是,這些環(huán)節(jié)和規(guī)律絕不僅僅是通過典籍授受、學派演變展現(xiàn)出來的。

作者簡介

  張濤,男,漢族,中共黨員,1961年11月14日生于山東臨清。1979年考入山東大學歷史系,1983年畢業(yè),獲歷史學學士學位,留校工作至2003年12月,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其間,1985年在職考取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8年畢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在職考取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yè)博士研究生,1998年畢業(yè),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教授,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尤長于先秦秦漢史)、中國學術思想史、中國古典文獻(特別是經史文獻)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近期致力于易學及乾嘉學術的探究,招收中國古代史專業(yè)學術思想史、古典文獻(經史)研究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撰有《經學與漢代社會》、《秦漢易學思想研究》、《周易述導讀》、《孔子家語注譯》等著作,在海內外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中國傳統(tǒng)救災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guī)劃項目)、“兩漢書翼”(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項目)等科研項目,參與承擔“二十世紀中國的儒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歷代易學名著整理與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等科研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211”第二期工程項目)“歷史文化認同與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國家發(fā)展”,子課題第五部分成員之一。相關圖書中國美學之雅俗精神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易經》到《易傳》
一 《周易》由宗教巫術向人文化、理性化發(fā)展
二 《易傳》問世與易學的飛躍發(fā)展
第二章 秦始皇與《周易》
一 《周易》的宗教巫術形式與秦朝的文化傳統(tǒng)
二 秦始皇君臣對《周易》和易學的取鑒
三 秦始皇不焚《周易》的影響和意義
第三章 邁向正統(tǒng)官學之路的易學
一 易學中儒家思想影響的逐漸增強
二 以道治《易》的《淮南子》
第四章 象數(shù)易學的興盛和發(fā)展
一 漢代象數(shù)易學的不挑之祖
二 易學與史學的交相輝映
三 象數(shù)易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 易學社會政治功能的進一步強化
五 《易緯》的易學思想
六 再展風彩的以道治《易》
第五章 象數(shù)現(xiàn)交事的此消彼長
一 道家自然主義思想的易學中的凸顯
二 《白虎通義》與易學
三 易學對史學的進一步浸潤和影響
四 易學中道家之說的盛行
五 象數(shù)易學家的政治理念和實踐
第六章 易學的逐步轉型
一 古文易的進一步得勢與象數(shù)易學的盛極而衰
二 社會批判思潮中的易學思想
三 道教易學的形成和發(fā)展
四 獨樹一幟的荊州學派易學
第七章 易學與秦漢思想的發(fā)展
一 易學與秦漢時期的宇宙觀
二 易學與秦漢時期的歷史發(fā)展觀
三 易學與秦漢時期的人生理想觀
四 易學與秦漢時期的社會政治觀
五 易學與秦漢時期的學術風格
參考書目舉要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