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中國緯向帶褶皺構造研究

中國緯向帶褶皺構造研究

中國緯向帶褶皺構造研究

定 價:¥40.00

作 者: 王漢卿編著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緯向構造體系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816247 出版時間: 1999-01-01 包裝:
開本: 26cm 頁數: 371頁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國三大緯向帶及賀蘭山、大雪山—鄧睞山繹向帶主要摺皺構造排列方式進行研究,發(fā)現太古代到中生代各代均分兩期,具有“隔期相似,臨期相異”的特征。太陽等恒星誕生在銀河系旋臂邊緣內側。引用開普勒定律、潮汐理論等可以對太陽攜帶地球等沿著收縮式螺旋狀軌道繞銀河系核心運動,對地球年代急速縮短和地應力的形成、發(fā)展、變化等進行討論。每個地質時代的前期即遷西、中條、加里東、印支各期,太陽攜帶地球等在銀河系旋臂中運動,受氫離子及塵埃等影響,地球自轉角速度長期變慢產生的緯向慣性力形成南北向或北西向褶皺群。每個地質時期的后期即阜平—五臺、晉寧—澄江、海西、燕山各期,太陽攜帶地球等在銀河系臂間運動,地慢中鐵、鎳等重者下沉,轉動慣量變小,地球自轉角速度長期變快,使慣性離心力北南向水平分力加大,形成東西一近東西向褶皺構造。本書可供從事構造地質學及地球動力學、地理學的科研、教學和生產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緯向帶褶皺構造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封面
扉頁
版權頁
內容提要
序一
序二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燕山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二章 陰山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封面
扉頁
版權頁
內容提要
序一
序二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燕山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二章 陰山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三章 天山及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四章 大別山北東麓褶皺構造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構造形變與褶皺構造
第五章 豫西南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巖漿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六章 西秦嶺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七章 中昆侖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八章 桂東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九章 廣東(南嶺主帶與其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十章 贛中南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巖漿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十一章 湘中南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十二章 九萬大山西南麓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
第十三章 冷家溪—益陽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 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十四章 九嶺山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巖漿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十五章 閩西北地區(qū)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侵入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褶皺構造及其侵入巖
第十六章 賀蘭山地區(qū)構造變形、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巖漿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構造變形、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十七章 大雪山—邛崍山地區(qū)構造變形、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一節(jié) 地層概述
    第二節(jié) 巖漿巖簡況
    第三節(jié) 主要構造變形、褶皺構造及其巖漿巖
第十八章 中國三大緯向帶及賀蘭山、大雪山—邛崍山經向帶褶皺構造的成因
    第一節(jié) 古生代水圈變形追溯
    第二節(jié) 北半球從北向南逐漸形成的勞亞大陸
    第三節(jié) 地球自轉角速度快、慢變化和日—月引潮力對地應力形成、發(fā)展、變化的控制作用
    第四節(jié) 地球、月球各構造圈的特征及地—月系的形成
    第五節(jié) 中國三大緯向帶及賀蘭山、大雪山—邛崍山經向帶褶皺構造主要特征及促使其褶皺構造形成的地應力來源
    第六節(jié) 類似旋轉橢球體的地球表面應力分布概況及月亮—太陽引力的作用
    第七節(jié) 旋渦狀銀河系的形成及其對攜帶地球的恒星太陽的控制作用
    第八節(jié) 開普勒定律、銀河系旋臂與地質年代及褶皺構造的關系
    第九節(jié) 太陽及其攜帶地球等行星圍繞銀河系中心轉了幾圈?阿基米德的浮體定律對喜馬拉雅造山帶形成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編后語
英文摘要
圖版說明
封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