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千里之行:十五個廣東人的…
02文明互鑒(創(chuàng)刊號)
03南京文獻精編:金陵梵剎志…
04新思與新質:巴蜀文化在中…
05蘇州民俗
06蘇州刺繡
07合肥碑傳裒輯初編
08魔都與文化消費
09基于嶺南文化的廣州設計產(chǎn)…
10吳門醫(yī)派
(英)陳琳主編
暫缺簡介...
可購
劉佐泉
本書在原作的基礎上,在文字上增加了四章,即第一章《客家概說》、第五章《“…
黃留珠
這冊《傳統(tǒng)歷史文化散論》,是2002年出版的拙作《秦漢歷史文化論稿》的姊妹篇…
楊戌標 主編
杭州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七大古都之一。2226年的建城史,璀璨的跨湖…
周薇
本書圍繞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理論和實踐,分別從文化建設的趨勢和規(guī)律、文化建…
施仲謀
《中華文化承傳》獲香港教育統(tǒng)籌局優(yōu)質教育基金項目資助,是"中華文化研…
孫遜
本叢書擬以都市文化研究為基礎,進行跨學科、跨文化的綜合研究。擬設置當代都…
葉秀山,王樹人 總主編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如果說由笛卡爾開創(chuàng),經(jīng)過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康德,…
項家祥,王正平 主編
都市文化的建設,既取決于科技發(fā)展,也取決于文化實力。文化建設是提升都市綜…
(日)松浦章、(日)內(nèi)田慶市、沈國威
《遐邇貫珍》(英文名:chineseserial),是1853-1856年英國倫敦布道會所屬…
楊經(jīng)建 著
本書以“文化與文學”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為思維基點,在中、西比較格局中將“家族…
吳克峰著
《易學邏輯研究》取邏輯與文化交叉研究視角,以不同的民族文化必有不同的思維…
季芳桐
泰州學派是明代王陽明學派的一個分支,對于傳播王陽明學說、普及儒家思想起了…
葛剛巖
《文子》是西漢時已有的先秦古籍,它先于《淮南子》而成書。《文子》雖經(jīng)后人…
方交良 編著
本書生動、翔實地介紹了姓古今史事。內(nèi)容包括葉姓的尋根、源起、流布、盛事、…
嘉夏茸倉 著
金銀珍、金在龍
“現(xiàn)代陶藝”,顧名思義是“現(xiàn)代陶瓷藝術”的略語,是相對“傳統(tǒng)陶瓷藝術”而…
嘎藏陀美 著
孟鳴岐
理性從思想解放開始,但因為普遍性的一致性要求而成為消除差異的霸權話語,從…
呂思勉
《先秦學術概論》論述先秦諸子學術,有三個特點:第一,全面分析先秦學派的源…
葉晗 主編
《百部文化名著導讀》是一部以倡導高校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讀經(jīng)典、讀原著為…
唐君毅 著
本書系唐君毅先生代表作之一,又名《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開新》。唐氏上承中國…
(美)戴安娜·拉維奇 著;陳凱等 譯
曾鼓舞、激怒、娛樂、折磨、安慰過美國人的文字!全球惟一正式授權簡體中文版…
李熙泰
本書是一部關于廈門及閩南地區(qū)同臺灣之間文化考證的小集子。本書分為草根文化…
張月明,姜琦 著
本書選擇的對象俄羅斯,它是蘇聯(lián)的繼承國,這個國家從2000年3月普京上臺以來…
童慶炳主編
《文化與詩學(第5輯)》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文藝…
(印度)雷蒙·潘尼卡
本書不局限于單個宗教或文化的傳統(tǒng)。無論讀者是基督徒、印度教徒、佛教徒還是…
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fā)展辦公室文化部對外…
這本書的立意很好。它以非常開闊的視野,勾畫了世界范圍內(nèi)當代國際文化經(jīng)濟和…
王文章 主編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編
中華文化學院是一所面向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華人和國際友好人士,以中華文化…
可讀可購
張壽安著
清代禮學復興,成為18世紀以后儒學思想的主軸。本書討論18世紀的禮學思想,一…
熊焰
李裴
《隋唐五代道教美學思想研究》以隋及初唐、盛唐、唐末五代為分期,不早不晚和…
鄧正來 主編
中國學術欲發(fā)展,就必須構建起中國學術自己的自主性。而關于中國學術自主性的…
呂建昌
本書共分五章,每一章討論一個大問題,其中又包含著若干小問題。每一章的內(nèi)容…
伍杰著
看他們在書海行走,有說不盡的羨慕。于是,進一步想看他們?nèi)绾巫??走出若何結…
張慧編著
繞口令是語言訓練的好教材。認真練習繞口令可以促使你頭腦反應靈活、用氣自如…
(美)斯維德勒著;劉利華譯
本書論述了各種宗教間、意識形態(tài)間、文化間的對話,涉及宗教的本質,世界主要…
仿佛居士陸錦川著
“金剛”很像我們的如來自性。因為我們的自性,諸佛平等,不會壞變。自性本如…
覃彩鑾 著
紅水河流域壯族民間古老而獨特的螞(蟲另)節(jié),經(jīng)過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不斷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