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造先生,北京外國語學院中文部教授,一生研究《史記》,有專著《史記管窺》問世(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新建設》、《文史哲》等刊物上發(fā)表過多篇研究《史記》的論文。本書係作者又一部關於研究《史記》的專著?!妒酚洝窂膬蓾h到晉,由於輾轉傳鈔,字句之間頗有差異。晉徐廣作《史記音義》,把那時不同的字句記錄下來,其間的差別往往很大。六朝劉宋裴骃作《史記集解》時,十分感慨地說:"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真譌舛雜。"那是五世紀時《史記》流傳的情況。到了唐初,司馬貞作《史記索隱》時,《史記》本身的問題更加複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引用了四百多種書籍來加以說明。而今時過千余年,其所引書大多亡佚,即有存者,而或與今本有異??蓟^沉,把這些問題弄清楚,這就是本書的作用?!妒酚浰麟[》引書,種類繁多,名稱不一,至有將《呂氏春秋》誤為《春秋》者。此類問題,作者均予解決,不為無功。該書不僅匯集了《索隱》引書的全部書名,而且還介紹了所引古書的基本情況。這也是研究《史記》的一個重要方面。讀者可以從此瞭解司馬遷當年撰寫《史記》依據(jù)了哪些材料,由此可以加深對《史記》一書的瞭解。另一方面,也可瞭解《史記》一書產生后,其它古籍怎樣引用了《史記》。所以,本書在選題上雖較偏僻,讀者面也不會太寬;卻頗有學術價值,作者的這一工作仍是做得頗有意義的。作者通過細緻的工作,把《史記》全書的《索隱》引文,復原成四百多種古籍。特別是其中大部分書都早已亡佚,使讀者可免於翻檢之勞而從此稿看到這類佚書的大致面貌,此書對讀者起到索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對每書所作的提要,內容豐富而又扎實,文字敘述簡明扼要,在持論方面也較平允、嚴謹。如關於《尚書》孔注,該書引吳承仕之說作為結語。而吳氏對孔注有關部分的評價,則比清人的看法較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