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游詩”一詞,不聞于古人,不見于古籍。古人關于詩的分類,似未曾設有此目;詩分“紀游”之類,當是今人之所標舉。“紀游詩”者,顧名思義,是紀錄旅游所見所感之詩。所見無非山川風物,所感無非人情世事。然則,以詩之內容而言,則無所不包,征行羈旅,登山覽勝,出仕游宦,隱遁求仙,吊古傷時,均可囊括其中。其所包容之寬泛,幾近于無涯無矣。然而,任何概念的內涵,都要以一定的社會習俗和社會心理作為依據。隨著開放政策的實施和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詩之分類出現“紀游詩”之目,自是不足為奇。根據這一社會風尚,人們所理解的紀游詩,當然也多指旅游登覽之作。古人的紀游詩,或贊美山水而寄情于山水,或憑吊名勝而托意于名勝。因此,讀點紀游詩,可以神游于自然奧府,領略山水之美,從而陶冶一種情操;讀點紀游詩,可以神游于各地名勝,尋思古跡來歷,從而增添一點知識。總之,讀點紀游詩,對于江山和人文之間的關系一定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倘若有朝一日,也能追尋古人的游蹤,一游名山,—覽勝跡,那時的感受和體會,一定會深刻得多。如果有作詩的才能和興趣,自然也會得江山之助,寫出有助于江山的詩作來。這個選本是為旅游愛好者選編的,自然不同于一般的文學性選本。選錄標準固然要注意名家名篇,但是在保證有相當水平的前提下,也兼顧到詩人的普遍性和地域的廣泛性,以擴大其知識面,并力求使讀者對祖國各地名山勝跡引起普遍的興趣;注釋文字雖然也注意到文學的鑒賞,但是更側重于名山勝跡的介紹。因此,還想使之帶有實用性,以供讀者隨手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