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艾德禮政府以前的工黨對印政策
一 工黨成立初期的對印政策主張
二 麥克唐納政府的對印政策
三 工黨與圓桌會議
四 工黨對《年印度政府法》的批評
五 “二戰(zhàn)”期間工黨的對印政策主張
“二戰(zhàn)”初期英國的對印政策及印度的反應
克里普斯出使印度'
工黨對”退出印度”運動的態(tài)度
第二章 印度社會分離傾向的增強
一 印巴分治前南亞次大陸社會、經濟的嬗變
二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特性與差異
三 印度教復興運動與國大黨的印度教色彩
印度教復興運動
印度教大齋會
國大黨的印度教色彩
四 伊斯蘭教改革運動與穆斯林聯盟的成立
伊斯蘭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賽義德·艾哈邁德汗的思想轉變
穆斯林聯盟的成立
五 印度憲政的發(fā)展
六 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合作與沖突
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合作
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的沖突
七 拉合爾決議與穆斯林聯盟對國大黨不合作政策
真納接受“巴基斯坦”的設想
通向“巴基斯坦”的拉合爾決議
穆斯林聯盟對國大黨的不合作政策
第三章 戰(zhàn)后初期英國與印度的局勢ll
一 戰(zhàn)后初期工黨政府面臨的嚴峻形勢ll
“二戰(zhàn)”給英國造成的巨大損失
戰(zhàn)后英國的經濟困境
英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求
尋求美國的援助——英美財政協定的簽訂
年英國的經濟危機
經濟困難對英國帝國政策的影響
二 “二戰(zhàn)”期間印度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的增強
印度經濟的發(fā)展與英印經濟關系的變化
印度在國際舞臺上政治影響的增強
三 艾德禮政府初期的對印政策
艾德禮政府對印政策聲明
印度中央和省立法會議選舉
議會代表團訪問印度
對“印度國民軍”成員的審判
四 戰(zhàn)后初期印度的反英運動
第四章 工黨內閣使團方案、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決裂
一 工黨內閣使團方案
工黨內閣派遣使團的決定
內閣使團與印度各界人士的會談
內閣使團方案的草擬
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在西姆拉會談中的分歧
內閣使團方案的內容
印度各界對內閣使團方案的反應
各界對內閣使團方案的評價
二 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的決裂
兩黨在臨時政府組建問題上的交鋒
尼赫魯的政策聲明與穆斯林聯盟的反應
“直接行動日”與種族仇殺的爆發(fā)和蔓延
執(zhí)政的國大黨對穆斯林聯盟領袖的排斥
加劇沖突的“合作”
第五章 蒙巴頓方案的出臺
一 韋維爾總督的撤離設想
二 蒙巴頓就任新總督
新總督人選的確定
《年月日印度政策聲明》及印度的反響
蒙巴頓上任初期與印度領袖的會談
三 蒙巴頓方案的制定及主要內容
印度局勢的緊張
念念不忘內閣使團方案
尋求他途
“小巴基斯坦”方案
蒙巴頓方案的起草和公布
蒙巴頓方案的主要內容
印度社會對“·聲明”的反應
第六章 英國撤離印度方案的實施
一 《印度獨立法案》的制訂與生效
《印度獨立法案》的制訂
印度政治領袖與《印度獨立法案》
法案的辯論與通過
《印度獨立法案》的主要內容
二 分治機構的成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臨時政府的重組
分治機構的設立
三 省立法會議投票與公民投票
四 邊界的劃定
五 軍隊、其他人員和資產的分割
軍隊的分割與重組
其他人員的分割
資產與債務的分割
六 英國人的撤離l
英國軍隊的撤離l
總督的留任與撤離
七 維護印度統(tǒng)一的土邦政策
艾德禮政府有關土邦政策的聲明和指示
協調土邦與未來繼承政府之間的關系
勸導土邦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八 新自治領的成立
九 英國與印度、巴基斯坦關系的重建
爭取印度和巴基斯坦留在英聯邦
英印財政協定的簽訂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注釋中使用的略寫式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