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藝林,中華文苑。奇華異卉,爭芳吐艷。中有奇葩,曰賦曰駢,介于詩文之間。詩騷苗裔,縱橫之新篇。濫觴戰(zhàn)國,藻飾六朝,唐宋變幻,明清綿延。上下千年,蔚為大觀。賦之特質,在于詩文之間。它稱不得詩,曰不得文。說它不是詩,它又對仗押韻,說它不是文,它又單行散行。它的優(yōu)勢正在于兼二者之長,既有詩的詩意韻律,又有散文的篇章布局,在中國文學文體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司馬遷的《史記》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收錄取賈誼的《吊屈原賦》和《鵩鳥賦》,《司相如列傳》中收《子虛賦》、《上林賦》、《哀秦二世》、《人大賦》。《史記》之后,班固的《駐書》收錄了楊雄的《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等。把一部作品當作信史,是古人對文學作品的最高評價,享受這種殊榮的古代文學作品,不能說獨賦一家,但也為數(shù)不多。賦誕生于《詩》、《騷》之后,律詩、戲曲、小說之前。從時代的先后來講,賦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淵源,承擔了推進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重任,它開拓了題材,豐富了表現(xiàn)手法,發(fā)展了體式,對后世文學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題材方面,《文選》中把賦的類型分為十五種。今人往往可以在賦種考證事物的源流。賦中的紀行和游覽一類作品,對山水有很多描寫,開了東晉山水文學的先聲,后代產生了山水田園詩派,出現(xiàn)王維、孟浩然、劉長卿這樣的偉大作家。明清白話小說中,賦是常用的文體,或用它描寫景物,或抒情,或烘托氣氛,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也離不開賦。本書包括兩部分,前一部分介紹賦的文體知識,后一部分是經典賦選,文體知識部分參照了很多專家的著作,盡量做到深入淺出。賦文部分,考慮到賦古奧難懂,入選的賦作,多是短小且可讀性較強的作品。注釋力求簡明扼要,以讀者能讀懂原文為準,不對語源作煩瑣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