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從第一所印第安語言寄宿學校開始,印第人承受著被迫放棄本民族語言的慘痛經歷,被白人社會改造成黃皮白種人的過程經歷了上百年。該書介紹了美國政府歷年來印第安語言政策及白人社會對印第安語言問題的幾次社會運動,史實充分,有較強的可讀性。蔡永良,男,1955年生,江蘇常熟人,英語專業(yè)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語言與文化,在《讀書》、《江蘇社會科學》、《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美國研究》等雜志發(fā)表論文20余篇,參編英語辭書兩部,出版專著一部。書中告訴我們,惟英語教育與雙語教育是聯(lián)邦政府實行同化政策的主要手段。在“同化論”者看來,改善印第安人的處境與兩種文明的關系的途徑是印第安人接受美國文明,而學會英語是先決條件。惟英語教育的特征是強制性地接受英語,放棄母語。“把他們的野蠻語言抹掉,用英語取代之?!睍幸韵鑼嵉馁Y料展示了惟英語教育下,印第安人心態(tài)的變化,那些接受英語與美國文明的印第安人處于兩種文明將他們撕裂的兩難境地。由于語言的取代,印第安文化在加速滅亡。書中搜集的案例,頗有史料價值。這些案例使我們懂得,文明間的融合是多么艱難,決非一蹴而就,在未來的多元文化時代,我們應該怎樣積極而謹慎地對待文明間的交往與融合,任何簡單的、自以為是的做法都是有害的。本書還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關于印第安文明的重大信息:印第安語在急劇地衰亡。在歐洲人到達北美前,這里的印第安語約300-500種。到了20世紀下半葉,僅有一半存活下來,而且還在急劇地衰亡。在語言衰亡的后面,真正嚴重的后果是這個人類最古老的文明走向滅亡。因此,進步人類與印第安人自己自60年代以來、特別是在1990年國會通過《美國土著語言法》以來展開了挽救印第安語運動?!睹绹林Z言法》是兩個文明發(fā)生接觸以來,聯(lián)邦政府一項關于印第安人的最開明的立法。它標志著聯(lián)邦政府對印第安語政策的轉變,即從消滅印第安語的政策轉變?yōu)榫S護印第安語的政策,這為這個古老的語種得以生存提供了一線希望。雖然如此,挽救印第安語運動仍任重道遠,兇多吉少。作者不無理由對此表示憂慮,把大希望給予印第安部落與社區(qū)的自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