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導論
第一編 中國人學思想的產生與形成
第一章 中國人學思想的源頭
第一節(jié) 神話與原始宗教中的人學思想信息
一、自然崇拜中的人與自然的關系
二、神靈崇拜中的人與神的關系
三、巫術與神話所蘊涵的人類思想信息
第二節(jié) 殷周時期的天命論與人學思想的萌芽
一、從“帝”到“天”——崇拜信仰的轉移
二、從“天命靡?!钡健熬吹卤C瘛薄烀^念的變革
三、從“天降喪亂”到“職競由人”——上帝及天命權威的下落
第三節(jié) 春秋時期人文思潮的興起
一、天道遠,人道邇
二、民為神之主,神依人而行
三、物生有兩
第二章 儒家人學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和分化
第一節(jié) 孔子的人學思想
一、對“人”的初步規(guī)定
二、“克己復禮為仁”
三、“為仁由己”與“修己安人”
四、對傳統(tǒng)天命觀的繼承與修正
第二節(jié) 孟子對早期儒家人學思想的發(fā)展
一、早期儒家人性論的建立
二、用“仁”界定“人”
三、“盡力-知性-知天”的心性論與天人論的合一
四、高揚人性——儒家道德本體論的建立及其對儒家人學思想的意義
五、理想人格的確立和道德價值的追求
六、道德與人格修養(yǎng)論在儒家人學思想中的地位
第三節(jié) 《易傳》對建立儒家人學形上學的努力
一、“易有太極”的人學形上學的確立
二、“繼善成性”說
三、“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的人生有為論
四、人道觀念的新發(fā)展
第四節(jié) 荀子對儒家人學思想的開拓
一、荀子在人性問題上與孟子的分歧
二、“人最為天下貴”的“人禽分別”新辨
三、“天人相分”思想的人學價值
四、“隆禮”、“重法”思想的人學意義
五、荀子學派對儒家人學的基本特點
第五節(jié) 先秦儒家人學的基本特點
一、道德本位
二、人文關懷
三、畏天命,盡人事
四、重視人的修養(yǎng)
第三章 道家人學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和演變
第四章 墨家的人學思想
第五章 法家的人學思想
第二編 中國人學思想的拓展與流變
第三編 中國古代人學思想的復興與高漲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