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國著名的女作家和學者,具有哲學家、散文家、劇作家等多重身份,同時還是女權運動的先驅。波伏娃對世界的影響力來自兩個方面:以女權運動先驅者的身份奉獻了驚世駭俗的《第二性》;拒絕婚姻,選擇不育,陪伴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終身。這兩個方面聲勢過大,以至于讓人們忽略了她又一重要的秉賦——極為迷人的寫作能力。波伏娃帶著一顆偉大的哲學頭腦,以及女性特有的新鮮、饑渴、感性的好奇心,不斷地用盧梭《懺悔錄》式的筆調坦誠率直地剖析自己,奉獻給人類無數的優(yōu)秀作品,獲得1954年龔古爾文學獎,她是世界級的暢銷書作家,薩特稱她既有男性的智慧,又有女性的敏感。她曾在1955年與薩特一起訪問中國,并作為法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在國慶那天登上天安門觀禮臺?;貒?,她發(fā)表了長達40萬字的紀實報導《長征——中國隨筆》,她全面思考女性問題的著作《第二性》,被譽為女權主義的經典。她曾把自己比作幽靈,要穿墻越壁,觀察人類世界而不參與。1986年,她帶著大洋彼巖情人的戒指走進終身伴侶薩特的墳墓,這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娃。巴黎將塞納河上的第37座橋命名為“波伏娃”橋,以紀念這位杰出的女性。閱讀本書的理由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世界級的暢銷書作家和作者,她以作品贏得了世界的認可,她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引來強烈的爭議,她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愛情契約”,被一部分人認為是愛情戰(zhàn)勝世俗婚姻的明證,而另一部分人則持相反的看法。閱讀本書不但可以了解被譽為西方女性圣經的《第二性》作者的成長經歷及其成書背景,還可以引起讀者對于家庭、婚姻、同性戀等多種社會問題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