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中國電視》是在博士生張國濤、楊乘虎的幫助下,把我十幾年來公開發(fā)表的有關電視的文字梳理了一遍,面對200多萬字的著述,既有多年勞作的欣慰和成就感,也有無從下手的茫然,敝帚自珍,真要下決心編成一本令自己滿意的文集,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國濤、乘虎等溝通商量多次,經過了4個階段的處理過程,首先考慮把著作拋開,因為畢竟已經成書,沒有必要再次重復出現;然后考慮按照電視藝術學科的基本理論需求編出了“中國電視20講”的框架,更多著眼于電視藝術基礎理論,但在框架形成后卻發(fā)現其中的若干篇章已被多種著作和報刊雜志引用,且在我2004年剛剛出版的自選集《電視的觀念》一書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此后我們又討論按照時間的、歷史發(fā)展的順序把不同時期的文字分別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串聯起來,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見證中國電視的發(fā)展脈絡,這個框架確定后我又仔細地瀏覽了擬入選的篇章,深深地感覺到中國電視這十幾年來發(fā)展速度之快、觀念更迭之迅疾令人驚嘆,七八年以前的文字也許對于今天來講,只有歷史存證的意義,而現實的啟示價值就顯得不那么充分了。最后,我還是忍痛割愛,決定把選取的時間限定在最近幾年以內,在此范圍內對發(fā)表的各類文字進行梳理、整合,抽掉其中的純學理性的文字,以動態(tài)的、基于電視藝術與傳媒實踐現實情狀的觀察、分析、交流、評說為主要內容,最終形成了目前書稿的面貌。我想這些文字至少可以從一個側面見證“轉型期”中國電視的風云變幻,并為廣大的電視傳媒、電視藝術的從業(yè)者和研究者的現實實踐與理論探討提供一些較為鮮活的、可資借鑒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