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敘述真實事件的報告文學以不同時空的兩條線索交叉組成。一條是半個多世紀前(距此書寫作時)漢娜在納粹集中營的苦難經歷;另一條是今天(2000年)日本東京浩劫教育中心年輕的女館長史子為一只郵寄來的手提箱千方百計尋找箱子主人漢娜的歷程。凱倫·萊溫(KarenLevine)是加拿大廣播公司的制作人。《漢娜的手提箱》是在她制作的同名文獻節(jié)目的基礎上寫成的。譯者簡介:林達,林達為兩名作者合用的筆名,他們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進入大學,現(xiàn)居美國,作品有“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歷史深處的憂慮》、《總統(tǒng)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個夢想》以及《帶一本書去巴黎?貳ⅰ兌宦紛呃匆宦范痢貳R脛小犢死惱秸貳ⅰ陡潛瘸鞴竦拿孛堋返???這是半個多世紀前一個死于納粹集中營的猶太女孩的故事。故事是從一只手提箱開始的。2000年3月,日本,一只手提箱被郵寄到了一個專為兒童設置的博物館——“東京浩劫教育中心”。箱子上用白色油漆寫著:“漢娜·布蘭迪,1931年5月16日”,以及Waisenkind——孤兒。來參觀的孩子們心中充滿了疑問。漢娜是誰?她遭遇了什么?她還活在人世間嗎?他們要求年輕的女館長石崗史子找出答案。在充滿懸念的歷程中,史子穿越歐洲和北美,苦苦追尋。60年后的今天,一個在納粹的集中營里被謀殺的女孩,被從遙遠黑暗的歷史角落里呼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