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外語英語詞匯/語法/閱讀愛默生隨筆選(典藏版英漢對照)

愛默生隨筆選(典藏版英漢對照)

愛默生隨筆選(典藏版英漢對照)

定 價:¥14.80

作 者: (美)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著;黃立波編譯
出版社: 陜西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文思博要·英漢對照 典藏版
標 簽: 休閑讀物

ISBN: 9787224072075 出版時間: 2005-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4cm 頁數(shù): 20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愛默生的語言深奧、雄辯而富有詩意,其中蘊含的睿智令人折服。他的作品就是一部人生的思想手冊,在它的指導下,我們的靈魂就永遠不會迷失。愛默生被譽為“美國的精神先知”,他屬于美國,也屬于世界上所有思考的靈魂;屬于過去,同時也屬于今天。這本文集當中的內(nèi)容主要選自受默生《隨筆記》第一、二卷,以及《生活的準則》和《英國特征》幾部作品。希望借此能將愛默生的思想介紹給讀者,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啟示。愛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動了美國民族精神的確立和發(fā)展。他的作品讓我們了解到,在我們熟知的物欲橫流、光怪陸離、追求金錢與時尚的美國,還有其自然、沉靜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國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考驗和挑戰(zhàn)。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也必須思考如何應對外來文化的強大沖擊,保持和發(fā)揚本土文化的生命力,讓我們的民族精神永遠保持青春和活力。愛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和答案。<

作者簡介

  拉爾人·華爾夫·愛默生,1803年5月25日生于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一個牧師家庭。他14歲進入哈佛大學,17歲畢業(yè),而后從教數(shù)年。1826年,他步父親的后塵,進入哈佛神學院學習,次年被獲準講道。1828年,愛默生成為波士頓第二教堂的牧師,這個教堂屬于當時在新英格蘭居優(yōu)勢的唯一神教派(Unitarian)。雖然唯一神教在某些方面對卡爾文教的教義作了修改,但仍保留了許多舊教規(guī)。1832年,因不贊成這一教派的某些教義,加上結(jié)婚僅18個月的愛妻因患肺結(jié)核病逝,愛默生放棄神職,遠赴歐洲游歷。在歐洲,他拜訪了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qū)人物蘭道爾、柯爾律治、華茲華斯等人,并深受康德先驗論哲學思想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超驗主義哲學觀。1834年,愛默生回到美國。1835年,他和第二任妻子在波士頓的康科德(Concord)定居。次年,發(fā)表《論自然》。這篇散文幾乎包含了愛默生所有重要思想的胚芽。從那之后,他到處公開演說,逐漸成為美國的知名學者。從1836年開始,包括亨利·戴維·梭羅、納撒尼爾·霍桑、瑪格麗特·富勒、皮博迪姐妹、喬納斯·維利等在內(nèi)的一群思想家、改革者、詩人、藝術(shù)家,不定期地聚集在康科德愛默生的家中,和愛默生一起探討神學與哲學的不良狀況,思考著美國的身份(Identity),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詮釋學術(shù)和精神上的獨立和自立以及烏托邦式的友誼。他們宣稱存在一種理想的精神實體,超越于經(jīng)驗和科學之處,可以通過直覺得以把握,這就是美國超驗主義運動(transcendentalism)的起源。在這個超驗主義俱樂部,他們創(chuàng)辦了評論季刊《日晷》(1840-1844),撰寫文學作品和發(fā)表主張教育、倫理、政治等方面進行社會改革的論文。愛默生一度擔任主編,是超驗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1837年8月31日,愛默生在美國大學生聯(lián)誼會上以《論美國學者》為題發(fā)表演講,抨擊美國社會中靈魂從屬于金錢的拜金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勞動分工使人異化為物的現(xiàn)象,強調(diào)人的價值;他提出學者的任務是自由而勇敢地從表相中揭示真實,以鼓舞人、提高人和引導人;他號召發(fā)揚民族自尊心,反對一味追隨外國學說。這一演講轟動一時,對美國民族文化的興起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被譽為是美國“思想上的獨立宣言”。愛默生的思想受到了當時的傳統(tǒng)思想的壓制和攻擊。1838年7月15日,當愛默生在劍橋神學院發(fā)表題為《神學院致辭》的著名演講時,遭到新英格蘭加爾文教派、唯一神教派等宗教勢力的抗議和攻擊。這表明,在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美國社會,各種思潮斗爭很激烈。愛默生的著作大多是散文,主要作品包括《論自然》、《論超靈》、《自助》等,分別收在《論文集》(1841)和《論文集:第二輯》(1844)。1847年和1867年他分別出版兩冊《詩集》。此外還有《代表人物》(1850)、《英國人的性格》(1856)等作品。他作品的中心是人本主義哲學思想,基本出發(fā)點是反對權(quán)威,崇尚直覺,主張個性解放,打破神學和外國教條束縛,核心是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直接認識真理。他的超驗主義觀點摒棄了加爾文教派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吸取了康德先驗論和歐洲浪漫派理論家的思想,提出人能夠憑直覺認識真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人就是上帝。為此,他大聲疾呼,“相信你自己吧:每顆心都隨著那弦跳動。接受上蒼為你找到的位置――同時代人組成的社會和世網(wǎng)。”愛默生認為,宇宙是單一精神(既“超靈”或“上帝”)的體現(xiàn),人的心靈和自然界都與這一精神相同,因此人和自然界都具有“神性”。既然“人是自己的神”,人就應該相信自己,而不應崇拜古人,依賴外國。他說,“人應當學會的是捕捉、觀察發(fā)自內(nèi)心的閃光,而不是詩人和偉人們的圣光。”為此,他呼吁,“我們要用自己的腳走路,用自己的手操作,說自己心理想說的話?!睈勰挠^點反應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時代精神:“一個人一定能夠成為他想成為的人?!边@種自立精神,被稱為美國式的宗教,激勵了美國民族精神的發(fā)展和完善。愛默生的時代正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西進運動時期。西進運動既是一個政治、經(jīng)濟、地理的概念,同時也是美國文化本土化的發(fā)展歷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弗雷得里克·杰克遜·特納說:西進運動和邊疆推進過程是美國逐漸擺脫歐洲影響、實現(xiàn)美國化的過程,是美國自由、民主和個性的源泉。西進運動對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早期美國社會繼承的是歐洲文化傳統(tǒng),北美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尤其是廣闊的西部,使歐洲傳統(tǒng)文化在這里逐漸演變成獨特的美國文化。美國文學就是美國文化本土化的一個重要佐證,同時又深刻地反映出時代的精神和要求。愛默生正是美國文學和文化本土化的積極推動者之一。他的觀點有助于打破當時的神學思想和外國教條的束縛,建立民族文化,集中體現(xiàn)時代精神,為美國政治上的民主主義和經(jīng)濟上的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理論根據(jù)。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他主張作者描寫身邊卑微而平凡的生活,不要被傳統(tǒng)壓倒,不要醉心于羅馬和巴黎的式樣。他說,“愚蠢地堅持隨眾隨俗是心胸狹小的幽靈的表現(xiàn),是低級的政客,哲學家和神學家們崇拜的對象?!彼J為,“任何名副其實的真正的人,都必須是不落俗套的人。”在教育方面,他的人本主義思想讓他高度重視教育,他的關于教育的警句在今天都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他認為“世界上一切偉大光輝的事業(yè)都比不上人的教育?!彼娼淙藗?,“每個人在受教育過程中,總有一天會認識到:嫉妒是無知,模仿是自殺?!彼闹鲝堧[含著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創(chuàng)新教育精神。雖然愛默生在哲學上是唯心主義者,但他的主張與19世紀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在思想文化上的要求相一致,對解放思想和建立美國民族文學起了積極推動作用,他的思想對同時代(如梭羅、惠特曼)以及后來的作家(如埃米莉、迪金森、弗羅斯特等)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正是這些作家形成了美國的文藝復興。愛默生一生經(jīng)歷過多次生死離別,他最大的一次痛苦是1872年的那場火災燒毀了他與妻子生活了37年的住房,也燒毀了超驗主義者的聚集地。朋友們怕愛默生傷心過度,安排他到國外旅行。與此同時,他們集資重新修建了康科德的房子。1873年,愛默生從國外返回康科德,接受了這份意外的驚喜,他居住在那里繼續(xù)思考和寫作。1882年的一天雨后,當愛默生穿過心愛的康科德小樹林時,意外感染了肺炎。4月27日,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在康科德病逝。這個新英格蘭的小鎮(zhèn)為他的去世敲響了79下鐘聲,象征著這位偉大思想家的一生。當噩耗傳開,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他送行,追憶偉人的一生。愛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動了美國民族精神的確立和發(fā)展。他的作品讓我們了解到,在我們熟知的物欲橫流、光怪陸離、追求金錢與時尚的美國,還有其自然、沉靜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國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考驗和挑戰(zhàn)。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也必須思考如何應對外來文化的強大沖擊,保持和發(fā)揚本土文化的生命力,讓我們的民族精神永遠保持青春和活力。愛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和答案。今天,我們紀念這位偉大的美國思想家,重讀他的作品,重溫他的思想,意義即在于此。相關圖書懺悔錄人類的故事蒙田隨筆四季隨筆

圖書目錄

一 論自立
二 論心靈法則
三 論愛情
四 論友誼
五 論藝術(shù)
六 論禮物
七 論美
八 初訪英倫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