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是世紀偉人,為世人所崇敬;他的為人及理論更為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熟知,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奇跡,是鄧小平為人民作出偉大貢獻而人民給予的肯定和報答。然而,生活常識告訴人們,我們身邊的許多極為熟悉的事物,認真考究起來卻很茫然,并不能準確地說出個頭尾來。哲學家黑格爾揭示了人們認識事物的這個缺陷,他指出:熟知的東西未必就真知。對鄧小平及其理論,不少人可能也有這種情形:似乎很熟悉,其實不真知。所以江澤民同志提出,學習鄧小平理論“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要鍥而不舍,不可淺嘗輒止”,“不能僅僅以了解它的某些論述和某些詞句為滿足,而應真正讀懂讀通”。(《求是》1998年,第4期)為使人們從熟知到真知,我鄭重地向讀者推薦由林建公、林庭芳、金釗著的一部好書——《讀懂鄧小平》。我之所以說它是一部好書,是因為該書有以下優(yōu)點:第一,文筆清新,親切感人,使你在不知不覺中為偉人的魅力所吸引,被偉人高尚人格所熏陶。介紹領袖人物,文筆易于莊重、嚴肅,這是由題材本身所決定的。但這部著作,于莊重中不乏情趣,于嚴肅中不乏生動。該書不僅評介了在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的言和行、智和勇;而且對鄧小平的愛好、生活中的趣聞軼事也給了一定的筆墨。這樣,一個鮮活、平凡的鄧小平就站立在讀者面前,拉近了讀者與偉人之間的距離。讀書的過程猶如與偉人交談一般,親切地聆聽他的教誨,既深刻地感受偉人的心智和力量,又是那樣的輕松和自然。第二,全書貫穿實事求是的精神。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作者有意識地將這一原則貫穿于該書的寫作中。無論是對鄧小平為人的介紹,還是對鄧小平理論的闡述,都堅持以事實為基礎。例如,鄧小平為什么是當今世界的歷史偉人?作者不是憑主觀的臆斷,而是寫了五種人眼中的鄧小平,也就是:讓世界人民說鄧小平是個什么樣的人,讓中國人民說鄧小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讓領袖人物說鄧小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寫了鄧小平自己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通過鄧小平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同別人對他的評價的比較,不用任何修飾,就能更加鮮明地把鄧小平這位世界歷史偉人突現(xiàn)出來。再如關于鄧小平的理論創(chuàng)新,作者寫了11個“ 第一次”,這是對鄧小平理論極好的提煉和概括,而其中的每一個“第一次”均是建立在事實分析的基礎上。正是這個緣故,使得全書包含了極為豐富而翔實的材料。第三,這是一部領袖題材的書,又是一部高水平的理論著作。鄧小平理論最顯著的特點是密切結合實際,這個特點也切實地體現(xiàn)于這部著作中,例如該書的第三章所分析的四個問題,即“鄧小平有沒有理論”、“鄧小平理論體系究竟怎樣概括”、“鄧小平理論丟沒丟‘老祖宗’”、“鄧小平理論不問姓‘社’姓‘ 資’嗎”,這些都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涌現(xiàn)出來的重大問題,既有理論方面的,也有實踐方面的。應當承認,回答這些問題是很不容易的,我也不認為作者在書中的回答就是完全不可再探討的;但作者這種不回避問題、勇于探討的精神,應當予以肯定。就是說,作者能緊密結合實際,不發(fā)空論,盡管對這些問題仁智各見,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供人們研究、參考,這本身就是一種貢獻。第四,突出鄧小平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一點具有特別的意義。鄧小平一生之所以能作出不凡的業(yè)績,為中國乃至世界作出了偉大的、歷史性的貢獻,除了他過人的膽識和智慧外,還在于他具有科學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法。書中生動地介紹了鄧小平每遇大事,總有獨特的、超乎尋常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他考察問題常常直達事物的本質。例如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言之平常,卻振聾發(fā)聵,一掃以往籠罩在這個問題上的種種“左”的認識。又如資本主義搞了幾百年,每一個資本主義社會都有計劃;社會主義搞了幾十年,每一個社會主義社會都有商品流通。它們之間有一層紙,過去誰也沒有捅破,也沒有人敢于去捅破。鄧小平把它捅破了,指出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一下子把人們從幾十年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該書就是通過這些看似平常的事實,把鄧小平那種超越常規(guī)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問題的方法生動地呈獻于讀者,使人們受到巨大啟發(fā)。真正讀懂鄧小平很不容易,也不是僅靠讀這本書就能完全做到;但這部書對于幫助人們對鄧小平及其理論由熟悉到真知,對讀懂鄧小平,的確很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