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的制訂,還必須遵循通補相兼、動靜結合的原則,補品多為“靜藥”,常配以辛香走竄之“動藥”,動靜結合,才能補而不滯。臨床除在補劑中配以活血藥、運脾藥外,并可針對老年人常見的心腦血管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等,辨證選用“動藥”,如以往不常見于膏方的附子、大黃、決明子、葛根、丹參、蒲黃、山楂等,與補藥相配,相使相成,可起到固體清源之效。膏方學是一門學問,又屬中華文化之遺澤,其制訂當遵循辨證論治法則,符合理、法、方、藥之程序,則養(yǎng)生、治病可兩盡其美。近年來膏方學日趨時興,然發(fā)展頗不平衡,有些地區(qū)竟不知膏滋為何物,年輕一代的中醫(yī)也不解膏方的奧義,故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有膏方學的課程設置,又有《中國膏方學》之輯,實為中醫(yī)業(yè)之事,樂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