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板面形式出現(xiàn)的瓷品是陶瓷生產工藝不斷完美的結果,瓷板的出現(xiàn)使瓷板畫有了物質條件,從相關資料來看,具有平整而光潔的瓷板形狀,又有繪畫藝術形式的瓷板畫是從明代中期開始出現(xiàn)的。瓷板畫既是瓷、又是畫,它是陶瓷藝術擺脫純工藝裝飾、融入文人繪畫而形成的陶瓷新門類。幾百年來,瓷板畫在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的邊緣獲得了發(fā)展空間,呈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將陶瓷藝術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他們具備更純的文化品格。瓷板畫藝術的發(fā)展,是整個景德鎮(zhèn)陶瓷發(fā)展的一個部分,它既具有不同的時代性,又具有個性藝術的獨特性。《景德鎮(zhèn)瓷板畫精品鑒識》能以此為題,綱舉目張,薈萃各時期名家如此之多的作品實屬不易。[前言]后記20世紀末,我倆以編撰四卷本《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精品鑒賞》之機緣,開始著手景德鎮(zhèn)瓷板畫藝術的專題研究。1999年趙榮華先生主編的《瓷板畫珍賞》面世,真可謂"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也因此更促使了我們另辟蹊徑將瓷板畫研究、鑒賞、收藏的課題做好的想法。這些年里,我倆克服諸多困難和不便,收集歷史資料,調查瓷畫名家,并傾囊進行瓷板畫作品和圖片的征集,寒來暑往,苦中求樂。著手撰寫也兩年有余,案牘勞形,傾心嚦血,頗感身心疲憊。為的是探究景德鎮(zhèn)瓷板畫的發(fā)展軌跡和展示其藝術風貌。付梓之時,審讀圖文,雖然遴選了各時期百余位瓷板畫名家的四百多幅作品,但依然覺得管中窺豹,特別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期,有些瓷畫名家傳世作品寥若晨星,系統(tǒng)整理十分艱難。故此,存在的遺漏和不足使我們深感遺憾。況且藝術之事難以定論,評述之詞,不揣疏淺,率爾操觚,一家之見而已。在多年的調查、收集、整理工作中,我們得到了王錫良、秦錫麟、徐煥文、汪桂英、王恩懷、劉平、陸如、方訊、李文躍、肖振松、鄒曉松等陶瓷美術家和學者的鼎力支持,至深銘記;在此書的撰寫過程中又承蒙盧輔圣、馬榮華、莊新興、趙榮華、羅曉濤、羅學正、曹春生、戴明榮、汪平孫諸位同仁的賜助;特別是故宮博物院陶瓷鑒定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耿寶昌先生,撥冗審定部分圖片資料,并賜題書名;還有陶瓷研究界老前輩,97歲高齡的鄧白先生,欣然為書作序,扶掖之忱,終生難忘。謹此一并致謝鞠躬。感謝上海書畫出版社慧眼識珠,出版《景德鎮(zhèn)瓷板畫精品鑒識》一書,使我們有了候聽讀者教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