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不乏有關“女兒國”的傳說,殊不知在我國四川、云南交界的瀘沽湖周圍就有這樣的一個“女兒國”。這里的“女兒國”,實際上是對摩梭人盛行的母系家庭以及他們奇特的走婚制的形象說法。然而,瀘沽湖是什么樣的?走婚怎么走?子女為什么知母不知父?母系家庭怎么生活?這興許是廣大讀者所感興趣的。摩梭人是納西族的一個支系。納西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目前有二十多萬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麗江、中甸、寧蒗、維西、永勝、四川的鹽源、鹽邊、木里和西藏的芒康。他們有兩種方言:一種為西部方言,自稱納西,它稱摩些,有東巴文字;一種為東部方言,自稱納日、納恒、瑪麗馬沙,它稱摩梭,而居住在瀘沽湖的流行走婚(阿注婚),盛行母系家庭,子女隨母不識父,崇拜女神,遂有“女兒國”之美稱。女兒國是誰發(fā)現的呢?又是誰進行了科學報導?《后漢書·西南夷傳》、《新唐書·東女國傳》、周致中《異域志》、道光《鹽源縣志》這此古籍都有相關的記錄,可惜過于簡約,讓人難知其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西南藏族、彝族和納西族中的確有過母系制?!瓡菊洠簾o論是老人還是青年人,都在江中洗澡,而且喜歡扎堆,少者三五人,多者二三十人,他們都是脫得光光的,一絲不掛。性器沒在水中就可以了。出了水面,人們往往以手遮住性,也就當穿衣服了。捂著性同姑娘講話,或者女人捂著陰門同男人交談,都是很自然的事。摩梭人對男女同泉而浴習以為常,都赤條條地,非常自然。除了同血緣的男女不能在一塊洗,必須加避外,誰也不回避誰。阿注的性生活是通過男子走訪實現的,這是一種夜合晨離的婚姻生活。每當夜幕降臨,男子就到女方家去住。他先往客房上丟小石子,女阿注聞訊后,開門把他迎進去。目錄前言瀘沽湖的傳說母湖神話同泉而浴干木女神悠久的歷史遠古石器摩沙夷土司的傳說摩梭婚育四部曲成年的標志——穿裙子和穿褲子儀式結婚儀式孕育風俗兒童教育湖畔情歌追求異性走婚的阿注感情與禮物各走各的路“肖波”訪談錄……來自走婚者的聲音……母系親族……獨特的攫取經濟……穿麻布的人們……摩梭美食……摩梭人的宗教——達巴教……隆重的喪葬事……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