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前言
悠悠秦淮千古流
秦淮河源頭
龍藏浦
河道變遷
兩岸先民
六代豪華
兵家必爭之地
興修水利
水網河道
冷落的秦淮河
外秦淮河的形成
秦淮燈火
秦淮繁華與云錦
秦淮河的衰落
秦淮新河
秦淮兩岸勝景
秦淮兩岸尋遺蹤
湖熟文化
長干故里
越城
丹陽郡城
石頭城
寺廟樓臺
秦淮古橋
東水關
聚寶甕城
江南貢院
秦淮煙水映名人
張昭
陸機、陸云
周處臺
顧愷之
王導、謝安
東山謝安別墅
王羲之、王獻之
蕭統
王昌齡
柳敬亭
楊龍友
秦大士
李漁
秦淮八艷
鄧廷楨
風情萬種說秦淮
李白金陵留華章
劉禹錫與《烏衣巷》
杜牧與《泊秦淮》
溫庭筠與《謝公墅歌》
李煜與《浪淘沙》
賀鑄與《秦淮夜泊》
周邦彥與《西河》
秦觀與《木蘭花慢》
范成大與《秦淮》
辛棄疾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文天祥與《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汪元量與《鶯啼序·重過金陵》
薩都刺與《念奴嬌·登石頭城》
楊文驄與《朱雀航》
李良年《好事近·秦淮燈船》
鄭燮與《念奴嬌·金陵懷古》
莊械與《高陽臺·長樂渡》
王士稹與《憶秦娥·憶秦淮》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孔尚任與《桃花扇》
朱自清、俞平伯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