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論述了智能圖像處理技術,系統(tǒng)介紹了智能圖像處理技術的有代表性的思想、算法與應用,跟蹤了圖像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前沿。全書共分為15章,重點討論了圖像邊緣檢測、圖像分割、圖像特征分析、圖像配準、圖像融合、圖像分類、圖像識別、基于內容的圖像檢索與圖像數字水印。此外,為了內容的完整性,本書還介紹了圖像預處理技術,如圖像采集、圖像變換、圖像增強、圖像恢復、圖像編碼與壓縮。本書既可作為高等學校信息與通信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應用數學等相關專業(yè)方向的研究生或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與研究人員的應用參考用書。傳統(tǒng)的圖像處理技術主要集中在圖像的獲取、變換、增強、恢復(還原)、壓縮編碼、分割與邊緣提取等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圖像特征分析、圖像配準、圖像融合、圖像分類、圖像識別、基于內容的圖像檢索與圖像數字水印等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些圖像處理技術反映了人類的智力活動,其在計算機上模仿、延伸和擴展了人的智能,具有智能化處理功能,因而稱之為智能圖像處理技術。智能圖像處理技術是在傳統(tǒng)的圖像處理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并以傳統(tǒng)的圖像處理技術作為預處理技術。智能圖像處理技術是圖像處理智能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它們能夠更好地滿足人類的信息處理需求。與國內同類教材相比,本書有如下幾個特色:1.大多數現有的圖像處理教材主要介紹傳統(tǒng)的圖像處理技術,即圖像的獲取、變換、增強、還原、編碼、邊緣檢測與分割等方面的內容。而本書主要討論圖像處理的最新發(fā)展,如圖像的特征分析、配準、融合、分類、識別、檢索與數字水印技術,具有前沿性與先進性。此外,為了內容的完整性,本書也介紹了圖像預處理技術。2.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智能圖像處理技術的有代表性的思想、算法與應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3.本書是作者在多年的科學研究與教學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經過了反復講解、篩選與修改,使之更適合作為高等學校信息與通信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應用數學等相關專業(yè)方向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圖像處理"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以及用做工程技術人員與研究人員的應用參考用書。本書共分為15章,其中,第1、3、6、9、11、14章由李弼程編寫;第2章由李弼程與彭波共同編寫;第4、5章由彭波編寫;第7、8章由曹聞與高世海共同編寫;第1章由曹聞編寫;第12、13章由彭天強編寫;第15章由陳琦編寫。全書由李弼程負責整理與統(tǒng)稿。在全書的編寫過程中,郭志剛老師、肖永隆老師,研究生姚宏宇、蘇環(huán)與徐毅瓊參與了資料整理,在此表示感謝。另外,感謝電子工業(yè)出版社的劉憲蘭老師,是她的辛勤勞動和寶貴意見,才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本書參考了國內外許多同行的論文、著作,引用了其中的觀點、數據與結論,在此一并表示謝忱。由于作者學識有限,加上時間緊張,錯誤、缺點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