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社會學家的沉思:中國社會文化心理

社會學家的沉思:中國社會文化心理

社會學家的沉思:中國社會文化心理

定 價:¥19.00

作 者: 沙蓮香[等]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叢編項: 社會學家訪談叢書 4 社會學家的沉思
標 簽: 社會心理學 社會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1460394 出版時間: 1998-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 381 字數:  

內容簡介

  面對世紀轉折,與學者名流對話;站在科學與文化前沿,聆聽深邃智慧之音。本書論述了對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

作者簡介

暫缺《社會學家的沉思:中國社會文化心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沙蓮香(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社會心理學家)
    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國民素質的提高
    世紀之交的反思:如何認識中國人——怎樣看待中國人
    的民族性——忠恕·中庸·務實:中國人的民族心理結構
    ——百年回顧:農民群體意識的積淀——知識分子群體
    意識經歷了怎樣的變遷——改革開放:中國一場觀念更
    新的革命——中國的變革為什么從農民開始——文人經
    商:知識分子的觀念變革——國民素質:中國人民族精
    神的再造
   周運清(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中國社會學與住宅社會學研究
    專家)
    世界化:東西融通的未來文明
    20世紀的啟示:世界化的潮流——文明中心主義是一
    柄雙刃劍:西方的“文明沖突論”和漢語圈的“新保守
    主義”——遏制非西方文明的機會還剩多少——如何為
    世界化開辟道路——西方文明:沒有得到全面而充分的
    發(fā)展——西方文明對中國文明的全方位影響——人類文
    明的未來:走向共同的全面發(fā)展
    王雅林(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社會學教授,生活方式研究專家)
    “換一種活法”:中國社會生活方式與現代化
    應時代之運而生的理論課題——給生活方式正一下
    “位”——尋求“生活美”:中國社會生活方式建構的目
    標模式——營造“發(fā)展美”:中國現代化的超越和挑戰(zhàn)
    ——市場“雙刃劍”下的洗禮——走進“比特世界”——
    21世紀的中國與世界
   周 星(北京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后 社會人類學
    者)
    從族際角度理解多民族的中國社會與文化
    研究中國社會的視角:族際社會——多民族的社會結構
    中的“地方性”——地方族際社會:一個很有價值的觀
    點——中國社會里文化的差異性和同一性——中國社會
    的多重認同——異文化的誤解——類人之類:一個人類
    學者應具備的品質——如何看待政府扮演的角色——能
    否學以致用
   葉南客(江蘇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青年社會學家)
    人的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核心
    人的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核心——人的現代化與社會
    現代化的互動性——人的現代化“三步走戰(zhàn)略”——生
    活質量的提高與人的現代化——素質立國——文化轉型
    與人的現代化——社會主義人的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新
    人的關系——人的現代化的目標與指標——“人的質
    量”時代的到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工程
    —— 人的現代化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時代主題——中
    國人走向現代文明的三大工程
   石秀?。ㄖ袊鐣茖W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社會心理研究專家)
    人性假定與社會制度設計
    人性是什么——馬克思、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的人
    性假定和社會制度設計——一人性假定與社會制度設計間
    有關聯嗎——人性假定與資本主義制度設計:利己的理
    性人——資本主義社會所依賴的人性假定的偏差——人
    性假定與社會主義制度設計:為公的混合人——對社會
    主義制度設計所依賴的人性假定的檢討——不同社會制
    度下的人性差異有那么大嗎——中國的改革為什么是
    “摸著石頭過河”
   羅紅光(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 文化人類學研究專
    家)
    實然與釋然:文化人類學 “解釋”社會的雙重變奏
    知識譜系中的兩位巨子——普遍性規(guī)則與處世哲學——
    列維·斯特勞斯:二元對立——希迪厄:存在條件——
    “存在”于歸屬關系中的區(qū)分——“經濟資本”與“文
    化資本’——社會主體在相互關系中定位——被分類的
    分類者:第三秩序的形成——“存在”于對立統(tǒng)一關系
    中的分類——文化人類學的基本命題——“知”的遠近
    法——研究的問題意識——方法論——要證明的理論
    ——與理論相關的研究態(tài)度——歷史觀——對科學的思
    考——知識共同體:架設文化“對話”的橋梁——人類
    學的“解釋”與社會學的“解釋”
   邵道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社會心理學研究家)
    國民心態(tài)危機:六大病態(tài)的社會心理
    什么是病態(tài)社會心理——物欲化傾向:重物質,輕精神
    ——粗俗化傾向:向原始的、本能的方向的復歸——冷
    漠化傾向:靈魂的癱瘓——躁動化傾向:情緒化和非理
    性——無責任化傾向:無興趣、無所謂、無意義——浮
    夸虛假化傾向:經濟功利性取向——面對現實社會存在
    的六大病態(tài)社會心理 我們該怎么力
   翟學偉(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社會心理學家)
    中國人:臉面類型、關系構成與群體意識
    國民性與中國人的“面子”——中國國民性問題的提出
    ——“面子”:不想還好一想就糊涂——“臉”和“面子”的
    區(qū)分——什么是“愛面子”而“不要臉”——“臉”“面”的
    同質性——“關系,,對“臉面”同質性的影響——做戲:
    “臉面”異質性的體現——從“臉面”四分圖看做人類
    型——儒家思想與做人成敗——中國人的人際關系——
    中國人際關系的基本模式——“報”:中國人的社會交
    換——“擺平”:人情網中的和諧與沖突——中國人的
    群體意識與行為取向——從家庭結構看群體意識——群
    體中各個體的行為策略——一“三個和尚沒水吃”——中
    國人“窩里斗”嗎——中國人的社會行為取向
   張繼焦(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博士 社會人類學學者)
    市場化中的非正式制度
    為何選擇“非正式制度”來研究——規(guī)范研究應有充足
    的理論準備——研究“非正式制度”的分析框架——從
    社會結構角度看“非正式制度”——從制度變遷角度看
    “非正式制度”——幾個主要的基本概念——社會科學
    研究離不開實地調查——案例分析:非正式制度的特征
    與功能——交易成本與家庭經濟——非正式的“金融制
    度”——比技術更重要的是制度變遷——地方性規(guī)劃與
    土地制度變遷——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不規(guī)范的產權制度——尋
    根經濟人緣環(huán)境與海外投資——改革之路:從瓊海市看
    中國——關于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學術觀點
   張其仔(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 經濟社會學研究學者)
    社會資本與資源的網絡化配置
    中國為什么可以走漸進式道路:經濟學的解釋——不同
    于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的表現
    形式:社會網絡——網絡交換的邏輯——網絡交換的價
    格——中國人的關系取向——經濟關系與社會關系的重
    合:組織的網絡化與資源的網絡化配置——農村改革為
    什么成功——國家與村莊的沖突:一個沒有擺脫的循環(huán)
    ——家庭主義的限制——社會信任與民間傳統(tǒng)——社會
    記憶力的創(chuàng)建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