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新文化的傳統(tǒng):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

新文化的傳統(tǒng):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

新文化的傳統(tǒng):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

定 價:¥33.00

作 者: 歐陽哲生著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古代史

ISBN: 9787218045665 出版時間: 2004-05-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1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如何建構(gòu)中國的新文化,如何展現(xiàn)不同于傳統(tǒng)文化的新文化傳統(tǒng),這是自五四運動以來就提上議事日程并被爭論不已的一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可以這么說,五四以后中國新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就是對這一問題的解答和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延續(xù)至“文化大革命”時,實已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因為經(jīng)受了這一重創(chuàng),才有了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又對前此走過的路程和形成的思維定式的重新反省,才有了痛定思痛、幡然悔悟。這既是新一波思想解放運動啟動的觸發(fā)點,又是新文化建設模式探求的一次新的轉(zhuǎn)換。從這時起,中國學術界圍繞五四運動及其隨之而來的新文化發(fā)展的研究,才獲得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也才真正具有科學探求的意義。這一進展不僅表現(xiàn)為對過去一系列視為所謂“禁區(qū)”問題的重新研究,對一些所謂“資產(chǎn)階級”文化代表人物(如蔡元培、胡適等)的重新評價,更重要的是學術界在這一歷史研究的基礎之上,逐漸形成新的文化建設思路——一種全方位地開拓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新思維。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現(xiàn)在的二十余年間,以1989年為界,可以劃分為兩大階段:前一階段主要是再次認定五四運動的“反封建”性質(zhì)和思想啟蒙(思想解放)作用,對五四運動的民主、科學兩大思想主題重新作出闡釋。后一階段在表現(xiàn)五四時期不同思想流派的文化主張的同時,逐漸出現(xiàn)了各種思想流派的回潮和新的發(fā)展。 匯集在這里的論文,最早的作于1990年7月,最晚的完成于去年9月,從時間上說它們正是對應于新時期五四運動史研究的后一階段,它們作為這些年我的學術工作和思想探索的歷史記錄,明顯帶有這一階段的歷史痕跡。在這十余年間,我所寫的論文并不限于這些,這里是按主題將相關的論文加以篩選而成,并在收入時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訂正,蘊含有“文存”的意味。

作者簡介

  歐陽哲生,1962年5月生于湖面長沙市?,F(xiàn)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xiàn)代闡釋》、《新文化的源流與趨向》、《嚴復評傳》。編有《胡適文集》、《傅斯年全集》等多種文集。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輯  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 
  新文化運動的傳統(tǒng)起源                     
    一、清代樸學與新文化人的治學路徑 
    二、以“復古解放”為先導的“價值重估” 
    三、傳統(tǒng)下層文化的興起 
    四、新文化人實現(xiàn)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換中的歷史局限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之間——以“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儒學關系為中心                      
    一、儒家、儒學、儒教 
    二、新文化運動反抗重建儒學意識形態(tài)——孔教 
    三、對儒家倫理的吸收與排拒 
    四、“五四”新文化人對儒學的學術評估 
    五、余論:關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的思考  
  蔡元培的教育獨立思想與現(xiàn)代中國教育體制的建立         
    一、對傳統(tǒng)教育的評估 
    二、“教育獨立”的理念 
    三、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 
    四、教育制度轉(zhuǎn)型:一個未完成的話題        
  胡適與陳獨秀思想之比較研究                    
    一、胡、陳聯(lián)手合作的思想基礎 
    二、胡、陳之間的思想歧異 
    三、胡、陳思想的殊途同歸 
    四、胡、陳思想與時代的關系 
  自由主義與五四傳統(tǒng)——胡適對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  
    一、五四話語與五四傳統(tǒng) 
    二、與革命對話:胡適看五四運動 
    三、從胡適的敘事方式看自由主義的話語特點   
  被解釋的傳統(tǒng)——五四話語在現(xiàn)代中國 
    一、自由主義視野下的五四運動 
    二、中國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五四運動 
    三、文化保守主義對新文化運動的反省 
    四、五四傳統(tǒng):民族主義 、民主、革命 
第二輯  重新發(fā)現(xiàn)胡適 
  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xiàn)代意義闡釋 
  胡適的文化世界 
  胡適與儒學 
    一、解構(gòu)儒教的正統(tǒng)地位 
    二、對儒家的歷史判斷——《說儒》 
    三、儒家文化與自由主義 
    四、儒學背景與個人選擇 
  胡適與道家 
    一、老子的年代問題及其考證方法 
    二、道家的源流 
    三、道家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胡適與北京大學 
    一、五四時期:北大的革新健將 
    二、三十年代:北大“中興”期的主將 
    三、內(nèi)戰(zhàn)時期:不合時宜的北大校長 
    四、胡適:北大的一份精神遺產(chǎn) 
  胡適與中研院史語所 
    一、胡適與史語所的歷史關系 
    二、胡適與史語所學風 
    三、史語所與現(xiàn)代中國的學術獨立 
  胡適與中美文化交流 
    一、胡適在美國 
    二、近世傳播美國文化第一人 
    三、宣傳中國文化的特使 
    四、以胡適為例看中美文化交流的歷史經(jīng)驗 
  胡適在現(xiàn)代中國 
    一、胡適研究正成為一門顯學 
    二、“胡適大批判”的來龍去脈 
    三、胡適與現(xiàn)代中國的自由主義 
    四、胡適與美國 
第三輯  傅斯年的“價值重估” 
  傅斯年一生的志業(yè)與理想 
    一、早期的學術準備 
    二、“要科學的東方學之正統(tǒng)在中國” 
    三、傅斯年的學術成就 
    四、傅斯年的教育理念 
    五、傅斯年的著作整理與出版 
  傅斯年政治思想片論 
    一、“五四式的激情” 
    二、民族主義與正統(tǒng)意識 
    三、民主社會主義的抉擇 
  傅斯年與北京大學  
    一、北大“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 
    二、北大“中興”的軍師 
    三、北大復員的代理校長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