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1597一1666)作為一位巴蜀文化名人,既是我國明末清初的佛學大師和中興臨濟禪宗的巨匠,又是一位詩人和著名的書法大師。他生活在戰(zhàn)亂不已的年代。他在張獻忠的起義軍中遇險,在著名女將秦良玉的領地中避難,在明朝總兵和清朝總督府中出沒,“棒喝”手持重兵的相國,大開酒肉之戒以搭救難民。他四處呼喚“民安即國?!?、“民安即國安”;他把掙扎于死亡線上的難民組織起來“猛力開荒田”;他在各派政治勢力爭斗的縫隙中,打著“有道”、“無為”、“自由”、“平等”的旗幟,力圖把他1653年創(chuàng)立的寺院雙桂堂建成佛家理想的“桃花源”。經過破山的努力,雙桂堂 成了陜西、湖北、重慶、云南、四川、貴州等省市的眾多著名的寺院 的祖庭。比如成都昭覺寺、新都寶光寺、峨眉萬年寺、內江圣水寺、 重慶羅漢寺和華巖寺都為他的弟子所重建。他曾遍游江南各大名 寺,遍訪佛家各派名僧,先納佛家各大門派于一心,又融儒、釋、道 于一爐。他的傳奇經歷和獨特的個性,在巴蜀大地上,為我們展現(xiàn) 了一幅絢爛多彩的人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