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醫(yī)學藥學臨床CT診斷學

臨床CT診斷學

臨床CT診斷學

定 價:¥150.00

作 者: 李果珍主編
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臨床醫(yī)學

ISBN: 9787504617781 出版時間: 1994-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7cm 頁數(shù): 67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李果珍教授會同全國廿余位有關(guān)專家、學者總結(jié)十多年來CT技術(shù)在我國臨床應用的經(jīng)驗和成果。內(nèi)容全面系統(tǒng)(百余萬字、一千五百余幅圖)、精練實用,對各科醫(yī)療診斷均具有權(quán)威性的指導作用。是學習運用CT技術(shù)的主要工具書,亦可作為專業(yè)培訓教材。本書前言特色及評論文章節(jié)選CT除了可以進行日常的斷層掃描之外,還有一些特殊功能。定位掃描象(Scanogram或稱ScoutView)一般對頭、胸和腹部的CT掃描不需要定位片。而對于小的病變或斜位掃描,如肺內(nèi)小結(jié)節(jié)或椎間盤等,則需在掃描要求的角度(正位或側(cè)位)固定不動,隨著床自動地將病人送入機架內(nèi)并進行一系列X曝光,即可得到類似X線平片的定位。

作者簡介

暫缺《臨床CT診斷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物理基礎(chǔ)和儀器設(shè)備
第一章 CT
第一節(jié) 基本原理
第二節(jié) 部件及功能
第三節(jié) CT的一些特殊功能
第四節(jié) CT機的主要技術(shù)指標
第五節(jié) 安裝CT的環(huán)境要求
第六節(jié) CT的維護與修修
第七節(jié) CT的進展
第二章 磁共振成象的基本原理
一、自旋的帶電質(zhì)子產(chǎn)生內(nèi)磁場
二、人體進入磁體的外磁場,形成縱向磁場化
三、RF激發(fā)產(chǎn)生橫向磁化
四、生物組織的T1和T2差別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礎(chǔ)
五、梯度線圈和定位
六、變換層厚的措施
七、快速掃描
八、化學位移
九、磁感性和造影增強
十、磁共振血管成像
第二篇 顱腦
第一章 頭顱CT掃描概述
第一節(jié) 顱腦CT掃描技術(shù)和檢查方法
第二節(jié) 顱腦疾患的基本CT征象
第二章 顱腦正常解剖
第一節(jié) 顱骨
第二節(jié) 腦膜
第三節(jié) 大腦半球
第四節(jié) 間腦
第五節(jié) 小腦
第六節(jié) 腦干
第七節(jié) 腦室系統(tǒng)
第八節(jié) 腦的血供
第九節(jié) 正常顱橫斷面斷層解剖的CT表現(xiàn)
第三章 先天性顱腦民育不全
第一節(jié) 腦的正常發(fā)育
第二節(jié) 先天性畸形分類
第三節(jié) 器官發(fā)育的畸形
第四節(jié) 組織發(fā)育畸形
第四章 顱腦損傷
第一節(jié) 簡介
第二節(jié) 頭皮和顱骨損傷
第三節(jié) 腦外血腫、積液和積氣
第四節(jié) 外傷性原發(fā)腦損傷
第五節(jié) 血管損傷
第六節(jié) 腦疝、腦積水
第五章 腦血管病
第一節(jié) 缺血性腦疾患
第二節(jié) 出血性腦疾患
第三節(jié) 腦血管病變
第六章 顱內(nèi)腫瘤
第一節(jié) 顱內(nèi)腫瘤CT診斷原則
第二節(jié) 幕上腫瘤
第三節(jié) 幕下腫瘤
第四節(jié) 鞍區(qū)及顱底腫瘤
第五節(jié) 鑒別診斷
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節(jié) 化膿性細菌感染
第二節(jié) 非化膿性細菌感染
第三節(jié) 病毒感染
第四節(jié) 霉菌感染
第五節(jié) 寄生蟲感染
第六節(jié) 愛滋病(AIDS)
第八章 髓鞘形成異常及脫髓鞘疾患
第一節(jié) 髓鞘形成異常
第二節(jié) 脫髓鞘病
第三節(jié) 伴有深部灰質(zhì)受累的變性疾患
第三篇 五官和頸
第一章 眼部疾病的CT診斷
第二章 耳-顳骨
第三章 鼻和副鼻竇
第四章 鼻咽和咽帝間隙
第五章 涎腺腫瘤(附顳頜關(guān)節(jié))
第六章 喉
第七章 頸
第四篇 胸部
第五篇 腹部
第六篇 盆腔
第七篇 四肢
第八篇 脊柱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