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生化分離工程

生化分離工程

生化分離工程

定 價:¥35.00

作 者: 嚴??稻幹?/td>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
標 簽: 生物工程

ISBN: 9787502530389 出版時間: 2001-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36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傳統(tǒng)的生化分離工程,系統(tǒng)地闡述了生化分離過程的新原理、新技術、新工藝并注重以工程觀點揭示生化分離過程的本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既反映了國際上的新發(fā)展,也包括了若干國內生產中的成功經驗,因此是目前國內該領域中內容最豐富的著作。全書共二十章,內容包括:發(fā)酵液的預處理和菌體回收、細胞的破碎與分離、離心分離、膜分離過程、納米膜過濾技術、膜親和過濾法、滲透蒸發(fā)、溶劑萃取、反膠束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萃取、液膜分離法、泡沫分離法、沉淀法、吸附與離子交換、色層分離、電泳、結晶、成品干燥。按產品分離過程的前后為序,逐章論述,其特點是編寫中注意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本內容和近期發(fā)展相結合以及對學生當前的基本要求和今后的發(fā)展需要相結合。本書可作為高校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化工、制藥工程及環(huán)境生物工程專業(yè)教材。(2001年3月出版)生化分離工程是生物化學工程的重要分支,又與生化反應工程相關聯(lián)。由于初始的生化反應物質,絕大部分屬混合物,故生化分離工程就是從發(fā)酵液、酶反應液或動植物細胞培養(yǎng)液中將生化產物分離、提取并精制的一門工程學科,是生物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正因為其重要性,人們將生物技術比喻為一條河流,而把生化分離工程稱作為下游加工過程(Downstream Processing for Biotechnology)。生化分離工程源于化學工程中的分離工程,但是由于生物技術產品的特殊性,化工單元操作遠不能滿足生物技術產品分離與提純的需要。特別是1970年以來,DNA重組、基因克隆化等革命性技術的出現(xiàn),不僅改變了生物學的面貌,而且也為人類提供了許多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類的蛋白質大分子生化產物,由于它們的回收存在著較大的難度,既要考慮使用高選擇性的分離、純化手段,又要考慮不影響產品的生物活性,并形成生物技術產業(yè),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將物理和化學分離、純化原理與生物技術產品物性相結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開發(fā)了許多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為生化分離工程的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新鮮知識和內容。

作者簡介

暫缺《生化分離工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緒論
1.1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1.2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一般步驟和單元操作
1.3生物技術產品及下游加工過程的沿革
1.3.1生物技術產品的類型
1.3.2下游加工過程的沿革
1.4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選擇準則
1.5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發(fā)展動向
參考文獻
2.發(fā)酵液的預處理和菌體的回收
2.1懸浮液的基本特性
2.2懸浮液的預處理
2.3懸浮液分離過程和分類
2.4過濾法
2.4.1過濾的理論基礎
2.4.2過濾器的設計
2.4.2.1基本方程
2.4.2.2濾餅比阻(平均質量比阻)
2.4.2.3過濾的操作方式
2.4.2.4設計參數(shù)的獲得
2.4.3常用新型過濾器
2.4.3.1過濾器的選擇
2.4.3.2過濾器的類型
2.4.4注意事項
2.4.5錯流過濾
參考文獻
3.細胞的破碎與分離
3.1概述
3.2細胞壁結構和化學組成
3.2.1細菌
3.2.2真菌和酵母
3.2.3藻類
3.3細胞壁的破碎
3.3.1破碎率的評價
3.3.2細胞破碎的方法
3.3.2.1固體剪切方法(珠磨)
3.3.2.2液體剪切方法
3.3.2.3超聲波法
3.3.2.4其他破碎方法——非機械法
3.4基因工程表達產物后處理的特殊性
3.4.1包涵體的形成與分離
3.4.2包涵體的溶解
3.4.3蛋白質復性(重折疊)
參考文獻
4.離心分離
4.1離心沉降
4.1.1離心沉降的原理
4.1.2離心沉降設備
4.1.3離心沉降的計算
4.1.3.1管式離心機
4.1.3.2碟片式離心機
4.1.3.3臥螺式離心機
4.1.3.4離心設備的放大
4.2離心過濾
4.2.1離心過濾的原理
4.2.2離心過濾的設備
4.2.3離心過濾的計算
4.3離心機的選用
4.4離心機在生物工業(yè)中的應用
4.5超離心法
4.5.1超離心技術的原理
4.5.2超離心技術的分類
4.5.2.1制備性超離心
4.5.2.2分析性超離心
4.5.2.3超離心設備
參考文獻
5.膜分離過程
5.1概述
5.2膜分離過程的類型
5.2.1以靜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
5.2.2以蒸氣分壓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
5.2.3以濃度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
5.2.4以電位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
5.3膜及其組件
5.3.1膜的定義和類型
5.3.2膜的組件
5.4壓力特性
5.5濃差極化
5.6膜的污染
5.7膜過濾理論
5.7.1質量傳遞模型
5.7.1.1質量傳遞系數(shù)的估算
5.7.1.2質量傳遞模型的局限性和改進
5.7.2阻力模型
5.7.3滲透壓模型
5.8膜的截留能力
5.9過程條件
5.9.1過程加工技術
5.9.1.1濃縮
5.9.1.2透析過濾
5.9.1.3純化
5.9.2中空纖維膜的工作模式
5.9.3超微濾系統(tǒng)的工廠布置
5.9.3.1開路式操作
5.9.3.2間歇式操作
5.9.3.3進料和排放式操作
5.9.3.4多級再循環(huán)操作
參考文獻
6.納米膜過濾技術
6.1概述
6.2納米濾膜的性質、特點及分離機理
6.3納米過濾的應用
參考文獻
7.膜親和過濾法
7.1親和膜分離技術
7.1.1基本過程和操作方式
7.1.2基本理論
7.1.3基質材料
7.2親和膜分離技術的應用
7.3親和膜過濾
7.3.1親和膜過濾的特點
7.3.2親和膜過濾過程及其關鍵問題
7.3.3親和膜過濾技術的基本理論
7.3.4親和膜過濾的應用
參考文獻
8.滲透蒸發(fā)
9.溶劑萃取
10.反膠束萃取
11.雙水相萃取
12.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13.液膜分離法
14.泡沫分離法
15.沉淀法
16.吸附與離子交換
17.色層分離法
18.電泳
19.結晶
20.成品干燥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