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傳統(tǒng)的生化分離工程,系統(tǒng)地闡述了生化分離過程的新原理、新技術、新工藝并注重以工程觀點揭示生化分離過程的本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既反映了國際上的新發(fā)展,也包括了若干國內生產中的成功經驗,因此是目前國內該領域中內容最豐富的著作。全書共二十章,內容包括:發(fā)酵液的預處理和菌體回收、細胞的破碎與分離、離心分離、膜分離過程、納米膜過濾技術、膜親和過濾法、滲透蒸發(fā)、溶劑萃取、反膠束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萃取、液膜分離法、泡沫分離法、沉淀法、吸附與離子交換、色層分離、電泳、結晶、成品干燥。按產品分離過程的前后為序,逐章論述,其特點是編寫中注意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本內容和近期發(fā)展相結合以及對學生當前的基本要求和今后的發(fā)展需要相結合。本書可作為高校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化工、制藥工程及環(huán)境生物工程專業(yè)教材。(2001年3月出版)生化分離工程是生物化學工程的重要分支,又與生化反應工程相關聯(lián)。由于初始的生化反應物質,絕大部分屬混合物,故生化分離工程就是從發(fā)酵液、酶反應液或動植物細胞培養(yǎng)液中將生化產物分離、提取并精制的一門工程學科,是生物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正因為其重要性,人們將生物技術比喻為一條河流,而把生化分離工程稱作為下游加工過程(Downstream Processing for Biotechnology)。生化分離工程源于化學工程中的分離工程,但是由于生物技術產品的特殊性,化工單元操作遠不能滿足生物技術產品分離與提純的需要。特別是1970年以來,DNA重組、基因克隆化等革命性技術的出現(xiàn),不僅改變了生物學的面貌,而且也為人類提供了許多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類的蛋白質大分子生化產物,由于它們的回收存在著較大的難度,既要考慮使用高選擇性的分離、純化手段,又要考慮不影響產品的生物活性,并形成生物技術產業(yè),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將物理和化學分離、純化原理與生物技術產品物性相結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開發(fā)了許多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為生化分離工程的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新鮮知識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