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其地質、地貌十分復雜,其中黃土高原以世界第一的廣度和厚度而引人注目。黃土高原西起日月山,東到太行山,南接秦嶺,北抵長城。在這一區(qū)域內黃土覆蓋區(qū)達30萬平方公里,真可謂是黃土的海洋,論廣度當為世界之冠;黃土高原的厚度也相當可觀,除個別石山象“海島”一樣出露于“黃土海洋”之外,整個黃土層一脈相連,土層厚度約為100—200米,獨立世界鰲頭。黃土高原主要由風化徹底的馬蘭黃土和紅色黃土組成,是由西北風從西北沙漠地區(qū)吹來,其地貌形態(tài)以塬和丘陵(包括梁、峁)為主,其發(fā)育程度在世界上最為典型。史前黃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區(qū)植被良好,水草豐茂。隨著氣候的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高原植被遭受大規(guī)模的破壞,歷經暴雨及河流;中刷,大量水土流失而形成了今天千溝萬壑的地貌。雖然看起來殘破不堪,但卻保留住了一個完整的高原面。大致說來,從繪畫的角度看,黃土高原可劃分為兩個比較典型的區(qū)域:一為陜西地區(qū),一為黃河以南、伏牛山以北的邙山。以陜北地區(qū)為中心、覆蓋數省區(qū)的黃土高原,面積廣闊,氣勢恢弘,特色鮮明,給人以強烈的震撼。那里民風淳樸,且?guī)в形鞅泵褡宓囊靶耘c驃悍。自然山川溝堅縱橫,層層梯田和山間窯洞所勾畫出的情趣與韻律都令人回味無窮。長安畫派趙望云的《西北小景》、石魯的《轉戰(zhàn)陜北》、《南泥灣途中》等作品,都是這一題材的絕唱。從空中俯瞰黃土高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這廣闊的大地蘊含著壯闊之氣,同時又充滿節(jié)奏和韻味,蒼涼偉岸,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與氣慨的完美顯現(xiàn)。長安畫派的畫家就是準確地把握住了這一特點,從而創(chuàng)造出前無古人的表現(xiàn)語言,豐富完善了中國畫的皴法體系。邙山屬黃土高原東延余脈,丘陵起伏,綿亙不絕,無論從人口居住、梯田耕作都較陜北密集。邙嶺小景居多,樸實自然,極可入畫,取舍自由,不拘成法。表現(xiàn)黃土高原,古人留下的可資借鑒的方法不多,這也為今人創(chuàng)造了再造高峰的廣闊空間。邙嶺歷史悠久,古跡眾多,看似平常,實奇絕之地,此乃華夏先相繁衍生息之地,正所謂根在河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