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嵌入式系統(tǒng)概論
1.1?基本概念
1.2?嵌入式系統(tǒng)的特點
1.3?嵌入式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
1.4?硬件基本結構
1.5?軟件結構體系
第二章?嵌入式應用開發(fā)方法
2.1?軟件生存周期
2.2?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模式
2.3?嵌入式硬件開發(fā)
2.3.1?電子設計自動化
2.3.2?硬件描述語言HDL
2.3.3?知識產權核
2.3.4?軟、硬件協(xié)同開發(fā)
2.4?嵌入式軟件開發(fā)
2.5?面向對象開發(fā)方法
2.5.1?面向對象的概念
2.5.2?面向對象分析
2.5.3?面向對象設計
2.5.4?面向對象編程
2.5.5?面向對象測試
2.6?構件式開發(fā)方法
2.6.1?構件技術的起源
2.6.2?構件及構件模型
2.6.3?構件開發(fā)方法
2.6.4?軟件復用
第三章?嵌入式硬件平臺
3.1?嵌入式處理器
3.1.1?概?述
3.1.2?S1C33處理器
3.1.3?S1C33處理器的特性
3.1.4?S1C33處理器的核心塊
3.1.5?S1C33處理器的操作模式
3.1.6?總線控制單元
3.1.7?S1C33的寄存器
3.1.8?數(shù)據(jù)類型
3.1.9?S1C33的地址空間
3.1.10?引導地址
3.1.11?S1C33指令系統(tǒng)
3.1.12?中斷處理程序
3.2?片內周邊電路
3.2.1?可編程時鐘產生器
3.2.2?8位可編程定時器
3.2.3?16位可編程定時器
3.2.4?時鐘定時器
3.2.5?串?口
3.2.6?I/O端口
3.2.7?AD轉換器
3.2.8?直接存儲器存取
3.3?基本外圍電路
3.3.1?供?電
3.3.2?復位電路
3.3.3?存儲器連接電路
3.3.4?端?口
3.3.5?調試連接
3.4?其它支持
3.4.1?S1C33的語音處理接口
3.4.2?LCD支持
3.4.3?紅外接口
3.4.4?USB接口
第四章?嵌入式應用軟件的運行平臺
4.1?嵌入式軟件的特點
4.2?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
4.2.1?概?述
4.2.2?分?類
4.2.3?發(fā)展動向
4.2.4?體系結構
4.3?ROS33實時操作系統(tǒng)
4.3.1?概?述
4.3.2?任務管理
4.3.3?任務獨立部分
4.3.4?一個應用程序創(chuàng)建示例
4.4?S1C33應用編程接口
4.4.1?編程中間件GUI
4.4.2?語音處理
4.4.3?圖像處理
4.5?板級支持包
4.5.1?液晶顯示器
4.5.2?手寫筆
4.5.3?觸摸屏
4.5.4?通用串行總線
4.5.5?設備驅動接口
第五章?嵌入式軟件開發(fā)平臺
5.1?嵌入式應用軟件的開發(fā)過程
5.1.1?應用軟件的生成階段
5.1.2?應用軟件的調試階段
5.1.3?應用軟件的固化運行階段
5.2?嵌入式開發(fā)工具概況
5.2.1?開發(fā)方法簡介
5.2.2?交叉開發(fā)工具
5.2.3?仿真開發(fā)工具
5.3?S1C33編程工具包
5.3.1?EPSON?C33?TOOLS?CHAIN
5.3.2?S1C33?C編譯器gcc33
5.3.3?C語言語法
5.3.4?匯編語言語法
5.3.5?調試器db33
5.4?調試監(jiān)控器
5.4.1?資源要求
5.4.2?啟?動
5.4.3?創(chuàng)建應用程序
5.4.4?通信控制程序
5.4.5?目標程序
5.4.6?調?試
5.5?在線調試器
5.5.1?DIP開關
5.5.2?監(jiān)控終端
5.5.3?信號燈
5.5.4?信號線
5.5.5?供電支
5.5.6?通信接口
5.5.7?啟動/關閉
5.5.8?目標系統(tǒng)連接測試
第六章?應用示例的開發(fā)過程
6.1?PDA概述
6.1.1?PDA硬件配置
6.1.2?PDA軟件配置
6.1.3?PDA發(fā)展趨勢
6.1.4?幾款較新的PDA
6.2?PDA的硬件設計
6.2.1?硬件配置
6.2.2?原理圖設計
6.2.3?邏輯電路圖設計
6.2.4?PCB圖與制板
6.3?PDA的軟件配置與設計
6.3.1?軟件配置
6.3.2?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
6.3.3?應用軟件開發(fā)
附?錄?db33?的調試命令
附1?存儲器操作
附2?寄存器操作
附3?執(zhí)行程序
附4?CPU復位
附5?中?斷
附6?設置斷點
附7?顯示程序
附8?Flash?操作
附9?跟?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