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空間句法的理論與工具
1.1引言
1.2空間句法的原則
1.2.1空間分割
1.2.2形態(tài)分析變量
1.3空間句法與GIS的集成
1.3.1Axwoman——一套集成在GIS中的空間句法分析工具
1.3.2技術實現細節(jié)
1.3.3實例研究
1.4用空間句法研究城市系統(tǒng)
1.5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venueSourceCodeofAxwoman
第二章 空間句法的應用與擴展
2.1引言
2.2大尺度和小尺度空間概念
2.3建筑的形態(tài)分析
2.4博物館的結構分析
2.5用特征點代替軸線
2.6集成興趣點到空間句法中
2.7結論
主要文獻概述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交通網絡路徑分析方法
3.1圖的搜索策略
3.2最短路徑算法分類體系
3.2.1問題類型
3.2.2網絡特征
3.2.3實現技術
3.3交通網絡最短路徑算法的實現
3.3.1交通網絡最短路徑問題概述
3.3.2基于四叉堆優(yōu)先級隊列的Dijkstra算法
3.3.3基于空間順序關系的限制搜索區(qū)域最短路徑算法
3.3.4基于層次空間推理的交通網絡最短路徑算法
3.3.5基于多階語義抽象的交通網絡最短路徑算法
3.4交通網絡最短路徑算法效率比較
3.5最短路徑算法研究發(fā)展方向
3.5.1最短路徑算法的實時性
3.5.2最短路徑算法的并行化
主要文獻概述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基于特征的城市交通網絡數據建模方法
4.1空間數據模型概念
4.1.1數據模型與數據結構
4.1.2空間數據模型與空間數據結構
4.2空間數據模型的不同層次
4.3基于特征的GIS數據模型
4.3.1地理特征的基本概念
4.3.2基于特征的GIS概念模型
4.3.3基于特征的GIS概念建模方法
4.4面向對象的交通網絡數據表達
4.4.1面向對象與數據庫技術的結合
4.4.2網絡連通性規(guī)則
4.5基于特征的交通網絡建?;A
4.6基于特征的交通網絡非平面數據模型
4.7基于特征的多模式邏輯交通網絡
4.7.1幾何網絡與虛擬網絡
4.7.2面向對象的邏輯網絡表達
主要文獻概述
參考文獻
第五章 GIS環(huán)境下的多個體模擬
5.1引言
5.2個體與多個體系統(tǒng)
5.3實用多個體模擬平臺及系統(tǒng)
5.3.1SWARM
5.3.2LEGO/LOG0
5.3.3STARLOGO
5.3.4AGENTSHEETI.4
5.3.5FRANSIMS
5.3.6SUGARSCAPE
5.4城市系統(tǒng)中人流及交通流
5.5城市系統(tǒng)中的視區(qū)
5.6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的水域形成和野火漫延
5.7結論
主要文獻概述
參考文獻
第六章 GIS環(huán)境下的地學視覺化
6.1引言
6.2視覺化的定義及概念化模型
6.3視覺化的主要技術要素
6.3.1多媒體技術
6.3.2虛擬現實技術
6.3.3因特網和萬維網技術
6.4虛擬環(huán)境下的城市規(guī)劃和設計
6.5動態(tài)、探究和地學計算
6.6結論
主要文獻概述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因特網上動態(tài)環(huán)境模型的視覺化
7.1引言
7.2現有的因特網GIS技術
7.3TOPMODEL的基本概念
7.4因特網上TOPMODEL的實現
7.5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GIs、虛擬現實和因特網的集成及其在空間數據探索中的應用
8.1引言
8.2GIS、虛擬現實和因特網的全面集成
8.3客戶端方法與服務器端方法相結合的混合式方法
8.4原型實現
8.4.1支撐軟件
8.4.2GeoV&A的結構
8.5GeoV&A的基本功能與示例
8.5.1三維視覺化
8.5.2三維分析
8.5.3VRMI.的交互操作
8.6討論與結論
主要文獻概述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虛擬世界和賽柏地圖
9.1引言
9.2虛擬世界的類型及基本認知
9.2.1因特網空間
9.2.2三維虛擬世界
9.3從地理制圖到賽柏地圖
9.3.1Bertin視覺變量系統(tǒng)及感知特性
9.3.2以地理圖為背景的賽柏地圖
9.3.3反映因特網拓撲結構的賽柏地圖
9.3.4針對三維虛擬世界的賽柏地圖
9.4賽柏地圖的分類
9.4.1導航
9.4.2賽柏空間分析
9.4.3提供見解
9.5結論
主要文獻概述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