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字遜之,初名贊虞,號煙客,又號偶諧道人、西廬老人、西田主人等。祖籍山西太原,宋南渡后居河南汴梁,明弘治間(一四八八——一五零五)割隸太倉。明萬歷二十年生。王時敏出生于仕宦家庭,其祖父王錫爵字馭元馭,嘉靖四十一年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編修,累遷至祭酒,萬歷十二年冬官司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姿質穎異的王時敏從小就能吟詩作畫,乃祖請一代宗師董其昌隨意作樹石以為臨摹范本,并對其中王維、荊浩、董源、范寬、李成的樹法、石骨、勾染,以一二語拈提,《根極理要》。在《王奉常煙客七十序》中,吳偉業(yè)稱董其昌是《相國之高弟》,《編修公》則是指王時敏的父親王衡。董其昌小于王錫爵二十一歲,大于王衡六歲,萬歷十六年董其昌又和王衡同科中舉。其于這樣的特殊關系,王時敏少時即為董宗伯其昌、陳征君繼儒所賞識,于時宗伯綜覽和古今,闡發(fā)幽奧,一歸于正方之禪室,可備傳燈一宗,真源嫡傳,煙客實親得之。本書以中國古代繪畫史為基本線索,圍繞傳統(tǒng)繪畫的內容題材和形式體裁兩方面分別立冊,以編輯典型畫家風格化的作品和名作為主,注重技法特征、藝術格調和范本效果。本書將成為滋養(yǎng)民族繪畫藝術土壤的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