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在現(xiàn)代塑料成型加工工業(yè)中,正確的加工工藝、高效的設備、先進的模具是影響塑件生產的三大重要因素,而塑料模對塑料成型加工工藝的實現(xiàn)、保證塑件的質量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高效自動化設備只有配備能適應自動化生產的模具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效能,產品的開發(fā)更新都以模具的更新為前提。隨著塑料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塑料制品的品種、數(shù)量、質量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對塑料模的要求也將隨之提高,從而促進塑料模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塑料模的要求是:(1)能生產出形狀、尺寸、外觀、物理性能、力學性能等各方面都能達到所需要求的合格塑件。(2)自動高效,操作方便。(3)結構合理,制造方便,制模成本低。(4)塑件的修整及二次加工的工作量能盡量減少。(5)模具的結構和材料的選擇應能滿足壽命的要求。二、塑料模具的分類塑料模具的分類方法很多,不同的塑料成型方法使用著原理和結構各不相同的塑料模具。按成型方法,可將塑料模具分為以下幾類:1.注射成型模具注射成型模具又可稱注射模、注塑模。注射成型是將塑料原料經注射機的料斗加到加熱的料筒中,在注射機螺桿或柱塞的推動下,熔融的塑料經過注射機噴嘴,通過模具的澆注系統(tǒng)進入閉合的模具型腔,將模腔充滿,經保壓、冷卻而硬化定型,然后打開模具取出塑件。注射成型所用的模具叫做注射成型模具。注射成型不但能成型形狀復雜、精度高的塑件,而且生產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主要用于熱塑性塑料的成型,是熱塑性塑料成型的一種主要方法,也可用于熱固性塑料的成型。注射模在塑料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2.壓制成型模具壓制成型模具又可稱壓縮?;驂耗?。壓制成型主要用于成型熱固性塑料,也可用于成型熱塑性塑料。成型熱固性塑料時,將計量好的塑料直接加到加熱的模具的加料室和(或)型腔中,然后合模,塑料在熱和壓力的共同作用下熔融流動,充滿型腔。在熱的進一步作用下,塑料分子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逐漸固化定型,然后打開模具,取出塑件。壓制成型所用的模具叫壓制成型模具。3.傳遞成型模具傳遞成型模具又可稱壓注模。傳遞成型多用于熱固性塑料的成型。將塑料原料加入預熱的加料室中,然后通過柱塞施加壓力,塑料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熔融并通過模具的澆注系統(tǒng)進入閉合的型腔,在模具型腔中繼續(xù)受熱受壓而固化定型,打開模具,取出塑件。傳遞成型所用的模具叫傳遞成型模具。4.擠出成型模具擠出成型模具又稱機頭。擠出成型可成型幾乎所有的熱塑性塑料和部分熱固性塑料,成型熱塑性塑料時,將塑料原料經擠出機的料斗加到加熱的料筒中,通過螺桿的轉動,使塑料熔融,并在一定壓力的作用下通過具有特定斷面形狀的機頭擠出,然后在較低溫度下冷卻定型,以得到具有所需斷面形狀的連續(xù)型材。擠出成型所用的模具叫擠出成型模具。5.中空吹塑成型模具由擠出或注射得到塑化狀態(tài)的管狀坯料,趁熱置于模具型腔內,向管狀坯料中通入壓縮空氣,使管坯膨脹貼緊模腔壁,經冷卻定型得到中空塑件。中空吹塑成型所用的模具叫中空吹塑成型模具。6.真空、壓縮空氣成型模具真空、壓縮空氣成型又叫熱成型。成型時,將塑料板、片材加熱軟化,周邊和模具周邊貼緊,采用抽真空或通入壓縮空氣的方法,使塑料板、片材貼緊模具的凸?;虬寄?,經冷卻定型得到塑件。真空、壓縮空氣成型所用的模具叫真空、壓縮空氣成型模具。除了上述幾種塑料模具外,還有鑄塑模,泡沫塑料成型模具等。三、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及要求“塑料模具設計”這門課程是塑料成型加工專業(yè)、模具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近年來,一些機械類專業(yè)也增設了模具設計課程,以適應國民經濟發(fā)展對模具技術人才的需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1)了解注射成型、壓制成型、傳遞成型對塑件的設計要求,能根據(jù)不同的塑料,不同的成型方法,分析塑件設計的優(yōu)劣,對不合理處提出改進方案,能進行一般塑件的設計。(2)掌握注射模常用結構的原理、特點及設計計算方法,能獨立進行一般結構的注射模設計。(3)熟悉熱固性塑料壓制成型模具、傳遞成型模具、注射成型模具的典型結構、常用類型及特點。(4)熟悉熱塑性塑料擠出成型模具的常用結構類型及特點,能進行簡單結構的機頭設計。(5)了解試模的過程,能分析引起塑件各種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6)了解塑料模各零件對制模材料的要求,能合理地選擇模具材料及熱處理方法。本書前言前言本教材是根據(jù)全國輕工中專塑料成型專業(yè)建設委員會1997年制定的塑料成型專業(yè)教學計劃的要求、并兼顧大專及職業(yè)技術教育等其它專業(yè)的需要,為“塑料成型模具設計”課程而編寫的。本教材詳細地介紹了熱塑性塑料注射模的結構、原理及設計要求,對塑料制件的設計、熱固性塑料成型模具(壓縮模、壓注模、注射模)、熱塑性塑料擠出成型模具等也作了適當介紹。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第三章的三、七、九節(jié)由常州輕工業(yè)學校的卜建新編寫,第二章、第三章的五、六、八節(jié)由安徽輕工業(yè)學校的鄭家房編寫,第三章的一、二、四節(jié)、第六章由湖北二輕工業(yè)學校的冉新成編寫,第四章、第五章由湖南二輕工業(yè)學校的熊立武編寫。卜建新?lián)沃骶帲瑥V州輕工業(yè)學校張仁杰擔任主審。在編寫過程中,常州輕工業(yè)學校的都超平在稿件的修改和插圖的繪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如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