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考試自學考試中藥藥理學

中藥藥理學

中藥藥理學

定 價:¥25.00

作 者: 康永主編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藥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094209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5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是供成人教育中醫(yī)藥專業(yè)、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使用的教材。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內容,總論部分介紹了中藥藥性與中藥藥理,影響中藥藥理作用的因素,以及中藥新藥藥理和毒理學研究的基本知識。各論部分分別對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里藥、理氣藥、消食藥、止血藥、活血化淤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虛藥、收澀藥等中藥的藥理作用和治療機制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重點突出了中藥藥理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內容上吸收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中藥藥理學研究的新進展、新技術和新成果。在內容取舍、結構體系、寫作方法等方面,針對成人特點,強調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本書實用性強,重點突出,可供成人教育中醫(yī)藥專業(yè)、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學生使用,也可作為自學考試應試人員、廣大中醫(yī)藥專業(yè)工作者以及中醫(yī)藥愛好者的學習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中藥藥理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
編寫說明
總論
1 概論
1.1中藥藥理學學科簡介
1.2中藥藥理學發(fā)展簡史
1.3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思路
2 中藥標淮化與中藥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狀況及其與中藥藥理學的關系
2.1中藥標準化工作的進展情況
2.2中藥現(xiàn)代化的現(xiàn)狀與展望
2.3中藥藥理學與中藥標準化、中藥現(xiàn)代化之間的關系
3 中藥傳統(tǒng)理論現(xiàn)代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  
3.1中藥藥性理論的現(xiàn)代研究
3.2中藥配伍理論的現(xiàn)代研究
3.3中藥安全性的現(xiàn)代研究
4 影響中藥藥理作用的因素
4.1藥物因素
4.2機體狀況的影響
4.3環(huán)境影響
5 中藥新藥藥理學和毒理學研究的基本知識
5.1有關概念簡介
5.2有關要求簡介
各論
6 解表藥
6.1麻黃
6.2桂枝
6.3柴胡
7 清熱藥
7.1黃芩
7.2黃連
7.3金銀花
7.4生地黃
7.5苦參 
7.6知母   
8 瀉下藥   
8.1大黃   
8.2芒硝   
9 祛風濕藥
9.1秦艽  
9.2防己 
1 利水滲濕藥
1.1茯苓
1.2豬苓
1.3澤瀉
11 溫里藥
11.1附子(附烏頭)
11.2肉桂
12 理氣藥
12.1枳實與枳殼 
12.2香附   
12.3陳皮  
12.4厚樸   
13 止血藥   
13.1三七   
14 活血化瘀藥   
14.1丹參  
14.2川芎 
14.3延胡索  
14.4紅花 
14.5桃仁   
15 化痰、止咳、平喘藥
15.1桔梗   
15.2浙貝母  
15.3川貝母 
15.4半夏   
16 安神藥  
16.1酸棗仁  
16.2遠志 
17 平肝息風藥  
17.1天麻   
17.2牛黃   
18 補虛藥  
18.1人參  
18.2黨參  
18.3黃芪  
18.4甘草 
18.5當歸  
18.6冬蟲夏草  
18.7枸杞子   
18.8白芍
18.9何首烏   
19 消化藥、開竅藥、收澀藥及其他藥
19.1消食藥  
19.1.1山楂   
19.1.2麥芽   
19.2開竅藥   
19.2.1麝香  
19.2.2石菖蒲 
19.3收澀藥   
19.3.1五味子  
19.3.2山茱萸   
19.4其他藥   
19.4.1大蒜  
19.4.2馬錢子 
附錄
附錄Ⅰ 各類中藥新藥主要藥效學研究方法舉例
附錄Ⅱ 中醫(yī)的動物模型舉例  
附錄Ⅲ 中藥藥理實驗方法部分舉例
模擬試題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