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主義這一當代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思潮已愈來愈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和興趣,隨著這一思潮在海外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我國學者關于后現代主義的文獻也在日益增多。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這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薩特逝世多年后,我們才開始知道他,而今,伽達默爾、德里達、羅蒂、霍伊和格里芬等依然健在,我們便已著手研究他們的思想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時代的進步。后現代思想家不僅是“操心之人”,更是直面現實的人。他們清醒地看到了人類目前所面臨的核武器和環(huán)境這兩個“足以毀滅世界的難題”,并試圖解決這些難題,正是在追本溯源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對于人類今日的不幸,現代性難咎其責。因此,挑戰(zhàn)、批判現代性便成為后現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務。這樣我們也就理解了為什么格里芬要說:“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拋棄現代性,事實上我們必須這樣做,否則,我們及地球上的大多數生命都將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