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本書四大特點:1 它破除勒歷來這類書的“歐洲中心論”框架,把歐洲文化的發(fā)展放到歐洲和其他地區(qū)的相互關系中去考察。2 著力把握了歐洲文化歷史中的“一”和“多”的關系。歐洲歷史在古希臘、羅馬、神圣羅馬帝國之后,就再沒有一個中心王朝或民族,比中國更復雜得多。而在這種復雜多樣性中,又有同一性,也就是拼音文化書寫體系和基督教會。3 本書把大眾文化如社會各階層的不同生活方式,怎樣支配閑暇時間等也囊括進來,體現(xiàn)了作者對文化的更寬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理解。4 對當代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從文化發(fā)展的具體歷史中把握文化的特性。本書作者荷蘭天主教尼梅根大學文化歷史系教授彼得·李伯庚(Peter Rietbergen)是歐洲文化史的權威,本書為其苦心孤詣之作。作者旁征博引眾多歷史資料與參考文獻:從公元前17世紀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石碑到1095年的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十字軍動征;從1538年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巨擘米開朗基羅的雕刻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流行歌手斯汀的歌詞——這些均一一囊括其中。本書絕對是一本既全面又具啟發(fā)性的歐洲文化史概覽。本書原版于1998年,問世后,迅即在歐洲傳播開來。1999年登陸美國、加拿大,多次再版。本書繁體中文版于2003年3月在香港出版,亦引起強烈反響。無疑,這將是時間長河中的一部文化史經典。 7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