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相爭與相融:中國學術思潮史的主動脈

相爭與相融:中國學術思潮史的主動脈

相爭與相融:中國學術思潮史的主動脈

定 價:¥27.00

作 者: 尹繼佐,周山主編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哲學

ISBN: 9787806812013 出版時間: 2003-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6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學術思潮是學術史的主流、思想史的靈魂、時代的旗幟。自公元前五世紀至今的二千五百年間,子學思潮、經(jīng)學思潮、玄學思潮、佛學思潮、理學思潮、心學思潮、樸學思潮、現(xiàn)代多元學術思潮等八大主流學術思潮跌宕起伏、川流不息;在各個學術思潮中,學派之間、學派內(nèi)部的不同觀點之間所展開的激烈論爭,以及由學術論爭而導致相互間的思潮交流與融合,便是這些學術思潮的靈性之所在。相爭與相融,構(gòu)成了中國學術思潮史的主動脈。目錄序言關于中國學術流變的斷想孔子對“道”的認知與實踐――子學思潮中老子與孔子思想關系的文本考察一、孔子“志于道”二、孔子“學以致道”三、道與仁:孔子思想體系的結(jié)構(gòu)和層次從“同異”、“堅白”之爭看先秦諸子的相爭與相融一、“合同異”與“別同異”的相爭與相融二、“盈堅白”與“離堅白”的最后一場討論三、公孫龍從不同學派中汲取了什么四、結(jié)語:名家內(nèi)部不存在“合”、“離”兩派從《指物論》看名家對老莊思想的吸收一、近現(xiàn)代學者對《指物論》首句的解讀二、解讀新徑: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三、源頭活水:名可名,非常名四、解讀《指物論》五、結(jié)語:重新評估老、莊在先秦邏輯史上的地位先秦黃老,思潮源流述要相爭與相融――中國學術思潮史的主動脈一、黃老學起于先秦二、黃老之稱謂三、黃老學的興起四、黃老學溯源五、黃老學的學術特征六、黃老學的代表人物和著作七、黃老學的主要思想內(nèi)容八、先秦黃老學的歷史地位馬王堆四篇古佚書與黃老思潮一、四篇古佚書的歷史背景與學術前提二、四篇古佚書的宇宙論三、撮名法之要,論道、法與刑名四、因陰陽之大順,先德而后刑五、結(jié)語《公羊春秋》對獨尊儒術的獨特影響一、《公羊傳》的由來二、《公羊傳》的主要特點三、《公羊傳》標舉的《春秋》之“義”四、董仲舒對《春秋》的獨創(chuàng)解說五、《公羊傳》對漢代經(jīng)學的主要影響漢武帝是否獨尊儒術?一、具體分析不同時期的情況二、具體分析不同人物的思想融合儒道,走出經(jīng)學――王弼玄學《易》源流分析一、兩漢經(jīng)學《易》與今文《易》大義二、王弼玄學《易》的淵源及其學術背景三、王弼玄學《易》的中心觀念論名教與自然之辯

作者簡介

暫缺《相爭與相融:中國學術思潮史的主動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言 尹繼佐
關于中國學術流變的斷想 馮天瑜
孔子對“道”的認知與實踐
——子學思潮中老子與孔子思想關系的文本考察 張朋
一、孔子“志于道”
二、孔子“學以致道”
三、道與仁:孔子思想體系的結(jié)構(gòu)和...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