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生態(tài)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以及社會學諸領域的研究,對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研究以人類學習者為對象,重視學習的教導;研究場地由實驗室轉向學校、課堂,講究生態(tài)效應;研究材料以有意義材料、課題為主,強調理解及思維。站在較深層次上看,這種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大結合上,那就是學習論與教學論的系統(tǒng)結合以及認知與教育、教學的系統(tǒng)結合。所以,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些學者將教育心理學定義為一門研究人在特定情境中進行學習的科學。它的目的是:揭示學習者掌握知識、技能、策略的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現(xiàn)有效教學的措施及原理。這無疑是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或最新趨向。書稿的框架有別于常見的教育心理學的教材體例。作者悉心構建了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的理論及技術以及貫串其間的現(xiàn)代認知研究的這條新思路,并抓住了上述兩大結合來謀篇布局。具體地說,一是以R.加涅為代表的學習論與教學論的結合。作者梳理了學習層級理論的歷史發(fā)展,論述了五類學習結果──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tài)度,并進一步說明如何針對各類學習的特點,從內外條件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另一是以J.R.安德森為主角的認知心理學及其教學含義。作者闡述了認知心理研究的發(fā)展,揭示認知學習的分類,即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與策略性知識及其各種心理表征,進而從教學的角度,描繪各類知識的獲得過程與規(guī)律。作者集中于上述兩結合方面作了較全面、較系統(tǒng)、較深入的反映,擬為讀者提供加涅和安德森兩名代表人物的基本觀點與研究成果的原貌,其用心依稀可見。書稿中諸多重要概念與原理的闡釋,確切;援引的實例與實證性研究的資料,翔實,有較強的說服力。論述則層層推進,歷史感與現(xiàn)實感較強,有一定深度。評析也中肯。不少內容如“認知策略的界定與研究起源”“對種種策略研究的評價”“作業(yè)目標的精確制定”等給人以新意顯然之感。作者力求以歷史唯物主義和“三個面向”以及“歷史與邏輯、材料與觀點、敘述與評析”的三個結合為指導原則,故此書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分支學科的學術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