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與程序設計程序設計綜合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原書第2版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原書第2版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原書第2版

定 價:¥45.00

作 者: (美)Grady Booch著;馮博琴[等]譯;馮博琴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軟件工程技術叢書 對象技術系列
標 簽: 面向對象

ISBN: 9787111123170 出版時間: 2003-08-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4cm 頁數(shù): 44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的作者Crady Booth是面向對象技術的先驅,也是Retioml軟件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他撰寫了多本“面向對象開發(fā)”和“軟件工程”的暢銷書籍。本書是Booch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認是面向對象理論和方法的經典著作。 本書從概念、方法和應用三個龜度全面深入論述面向對象技術及其表示法。此外,書中還給出大量詳實的例子,幫助讀者學習和理解面向對象方法以及在實際領域中如何運用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技術來開發(fā)軟件。全書論述既深刻又淺顯易懂,對于高等院校學生,本書是一本好的教材,對于工程技術人員,本書是一本好的參考書?!”緯荱ML的開山鼻祖Booch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此領域公認的不可替代的權威著作,在推動面向對象技術走向現(xiàn)實應用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曾兩次獲得《Software Development》雜志的Jolt圖書大獎 。本書吸收了眾多項目的豐富經驗,從概念、方法和應用三個角度全面深入論述了面向對象技術及其表示法。作者以大量用C++語言實現(xiàn)的實例,闡明各種基本概念,解釋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并展示在不同領域卓有成效的應用。全書論述既深刻又淺顯易懂,對于高等院校的學生,本書是一本好的教材,對于工程技術人員,本書是一本好的參考書。GradyBooch是Rational公司的首席科學家,由于他在對象方法和應用中的開拓性工作而受到國際軟件開發(fā)界的廣泛尊敬。他曾撰寫過幾本有關軟件工程和面向對象開發(fā)的暢銷書(Booch先生主要著作的中文版均已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他還贊是《Object Magazine))、 《C++Report》和《Software Development》等雜志的專欄作家,并與Ivar Jacobson和Jim Rumbaugh共同擔任了Addison-Wesley公司“對象技術”叢書的主編。

作者簡介

  GradyBooch是Rational公司的首席科學家,由于他在對象方法和應用中的開拓性工作而受到國際軟件開發(fā)界的廣泛尊敬。他曾撰寫過幾本有關軟件工程和面向對象開發(fā)的暢銷書(Booch先生主要著作的中文版均已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他還贊是《Object Magazine))、 《C++Report》和Software Development》等雜志的專欄作家,并與Ivar Jacobson和Jim Rumbaugh共同擔任了Addison-Wesley公司“對象技術”叢書的主編。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概念
第1章  復雜性
  1.1  軟件固有的復雜性
    1.1.1  簡單軟件系統(tǒng)與復雜軟件系統(tǒng)的特性
    1.1.2  為什么軟件具有固有的復雜性
    1.1.3  不限制復雜性的后果
  1.2 復雜系統(tǒng)的結構
    1.2.1  復雜系統(tǒng)示例
    1.2.2  復雜系統(tǒng)的5個屬性
    1.2.3  有組織的復雜性與紊亂的復雜性
  1.3  還混亂狀態(tài)以秩序
    1.3.1  分解的作用
  補充材料:分析和設計方法的分類
    1.3.2  抽象的作用
    1.3.3  層次的作用
  1.4  設計復雜系統(tǒng)
    1.4.1  工程是科學也是藝術
    1.4.2  設計的含義
  1.5  小結
  1.6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2章  對象模型
  2.1  對象模型的演化
    2.1.1  軟件工程的趨勢
    2.1.2  對象模型的基礎
    2.1.3  面向對象編程.面向對象設計和面向對象分析
  補充材料:對象模型的基礎
  2.2  對象模型的要素
    2.2.1  編程范例的種類
    2.2.2  抽象
    2.2.3  封裝
    2.2.4  模塊化
    2.2.5  層次
    2.2.6  類型定義
    2.2.7  并發(fā)性
    2.2.8  持續(xù)性
  2.3  應用對象模型
    2.3.1  對象模型的優(yōu)點
    2.3.2  對象模型的應用
    2.3.3  未解決的問題
  2.4  小結
  2.5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3章  類和對象
  3.1  對象的本質
    3.1.1  什么是對象以及什么不是對象
    3.1.2  狀態(tài)
    3.1.3  行為
    3.1.4  標識
  3.2  對象間的關系
    3.2.1  關系的種類
    3.2.2  鏈
    3.2.3  聚合
  3.3  類的本質
    3.3.1  什么是類以及什么不是類
    3.3.2  接口和實現(xiàn)
    3.3.3  類的生命期
  3.4  類間的關系
    3.4.1  關系的種類
    3.4.2  關聯(lián)
    3.4.3  繼承
  補充材料:調用方法
    3.4.4  聚合
    3.4.5  使用
    3.4.6  實例化
    3.4.7  元類
  3.5  類和對象的相互作用
    3.5.1  類和對象間的關系
    3.5.2  分析和設計中類和對象的角色
  3.6  有關建立高質量的類和對象
    3.6.1  衡量抽象的質量
    3.6.2  選擇操作
    3.6.3  選擇關系
    3.6.4  選擇實現(xiàn)
  3.7  小結
  3.8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4章  分類
  4.1  正確分類的重要性
    4.1.1  分類和面向對象的開發(fā)
    4.1.2  分類的困難
  4.2  識別類和對象
    4.2.1  經典的方法與現(xiàn)代的方法
  補充材料:一個分類問題
    4.2.2  面向對象分析
  4.3  關鍵的抽象和機制
    4.3.1  識別關鍵的抽象
    4.3.2  識別機制
  4.4  小結
  4.5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二部分  方  法
第5章  表示法
  5.1  表示法的要素
    5.1.1  多重觀察的需要
    5.1.2  模型與視圖
    5.1.3  邏輯模型與物理模型
    5.1.4  靜態(tài)語義與動態(tài)語義
    5.1.5  工具的角色
  5.2  類圖
    5.2.1  基本要素:類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5.2.2  基本要素:類類別
    5.2.3  高級概念
    5.2.4  規(guī)格說明
  5.3  狀態(tài)轉換圖
    5.3.1  基本要素:狀態(tài)和狀態(tài)轉換
    5.3.2  高級概念
    5.3.3  規(guī)格說明
  5.4  對象圖
    5.4.1  基本要素:對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5.4.2  高級概念
    5.4.3  規(guī)格說明
  5.5  交互圖
    5.5.1  基本要素:對象和交互
    5.5.2  高級概念
  5.6  模塊圖
    5.6.1  基本要素:模塊和它們之間的依賴性
    5.6.2  基本要素:子系統(tǒng)
    5.6.3  高級概念
    5.6.4  規(guī)格說明
  5.7  進程圖
    5.7.1  基本要素:處理器.設備和連接
    5.7.2  高級概念
    5.7.3  規(guī)格說明
  5.8  應用表示法
    5.8.1  面向對象開發(fā)的產品
    5.8.2  伸縮性
  5.9  小結
  5.10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6章  過程
  6.1  首要原則
    6.1.1  成功項目的特點
    6.1.2  走向合理的設計過程
  6.2  開發(fā)的微觀過程
    6.2.1  概述
    6.2.2  識別類和對象
    6.2.3  識別類和對象的語義
    6.2.4  識別類和對象之間的關系
    6.2.5  實現(xiàn)類和對象
  6.3  開發(fā)的宏觀過程
    6.3.1  概述
    6.3.2  概念建立
    6.3.3  系統(tǒng)分析
    6.3.4  系統(tǒng)設計
    6.3.5  演化
    6.3.6  維護
  6.4  小結
  6.5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7章  運用環(huán)境
  7.1  管理和計劃
    7.1.1  風險管理
    7.1.2  任務計劃
    7.1.3  走查
  7.2  人員配備
    7.2.1  資源配置
    7.2.2  開發(fā)組角色
  7.3  版本管理
    7.3.1  集成
    7.3.2  配置管理和版本控制
    7.3.3  測試
  7.4  復用
    7.4.1  復用的元素
    7.4.2  建立復用制度
  7.5  質量保證和度量標準
    7.5.1  軟件質量
    7.5.2  面向對象的度量標準
  7.6  文檔化
    7.6.1  開發(fā)遺產
    7.6.2  文檔化的內容
  7.7  工具
    7.7.1  工具類別
    7.7.2  牽涉的機構人員
  7.8  特殊話題
    7.8.1  具體領域的話題
    7.8.2  技術轉變
  7.9  面向對象開發(fā)的益處和風險
    7.9.1  面向對象開發(fā)的益處
    7.9.2  面向對象開發(fā)的風險
  7.10  小結
  7.11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三部分  應用
第8章  數(shù)據采集:氣象監(jiān)測站
  補充材料:氣象監(jiān)測站需求
  8.1  分析
    8.1.1  確定問題的邊界
    8.1.2  場景
  8.2  設計
    8.2.1  體系結構框架
    8.2.2  框架機制
  8.3  演化
    8.3.1  版本發(fā)布計劃
    8.3.2  傳感器機制
    8.3.3  顯示機制
    8.3.4  用戶界面機制
  8.4  維護
  8.5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9章  框架:基礎類庫
  9.1  分析
    9.1.1  確定問題的邊界
  補充材料:基礎類庫需求
    9.1.2  模式
  9.2  設計
    9.2.1  策略問題
    9.2.2  宏觀組織
    9.2.3  類家族
    9.2.4  微觀組織
    9.2.5  時間和空間的語義
    9.2.6  存儲管理
    9.2.7  異常條件
    9.2.8  迭代
    9.2.9  同步
  9.3  演化
    9.3.1  類接口設計
    9.3.2  支持類
    9.3.3  工具
  9.4  維護
  9.5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10章  客戶/服務器計算:庫存清單
  跟蹤系統(tǒng)
  10.1  分析
    10.1.1  確定問題邊界
  補充材料:庫存清單跟蹤系統(tǒng)需求
    10.1.2  客戶/服務器計算
    10.1.3  場景
    10.1.4  數(shù)據庫模型
    10.1.5  SQL
    10.1.6  模式分析
  10.2  設計
    10.2.1  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
    10.2.2  事務機制
    10.2.3  構建客戶程序
  10.3  演化
    10.3.1  版本發(fā)布管理
    10.3.2  應用程序生成器
  10.4  維護
  10.5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11章  人工智能:密碼分析
  11.1  分析
    11.1.1  確定問題邊界
  補充材料:密碼分析需求
    11.1.2  黑板框架的體系結構
    11.1.3  知識源分析
  11.2  設計
    11.2.1  黑板框架的體系結構
    11.2.2  知識源的設計
    11.2.3  控制器的設計
  11.3  演化
    11.3.1  集成黑板框架
    11.3.2  增加新的知識源
  11.4  維護
    11.4.1  增加新的功能
    11.4.2  改變需求
  11.5  進一步閱讀材料
第12章  命令與控制:交通管理
  12.1  分析
    12.1.1  確定問題邊界
  補充材料:交通管理系統(tǒng)需求
    12.1.2  系統(tǒng)需求與軟件需求
    12.1.3  關鍵的抽象與機制
  12.2  設計
    12.2.1  信息傳遞
    12.2.2  列車時刻表計劃
    12.2.3  顯示
    12.2.4  傳感器數(shù)據獲取
  12.3  演化
    12.3.1  模塊結構
    12.3.2  子系統(tǒng)規(guī)格說明
  12.4  維護
    12.4.1  增加新功能
    12.4.2  改變目標硬件
  12.5  進一步閱讀材料
后記
附錄  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
術語表
參考文獻
分類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