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高麗人,愿做高麗文學的傳令人,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害怕傳譯得不夠信雅,并得罪原作。四十多年來,我行有余力,一向為譯介韓國文學而分神過,已被出版者,如:《春香傳》、《韓國詩選》、《徐廷柱詩集》等。這是木月的成名作。這兩句詩,也許代表他四百多篇詩作;這兩句的意象,也許代表他六十二年漂泊過的生命——對岸渡口,一片漠漠麥田,飄飄白袍,悠然而去的形象。樸木月(1916-1978),出生于韓國古都慶州,畢業(yè)于大邱啟星中學。歷任韓國漢陽大學韓文系教授兼院長、韓國詩人協(xié)會會長、詩刊《心象》發(fā)行人等。1939年由詩人鄭芝推薦在《文章》雜志發(fā)表詩作,從步入文壇。四十多年來,出版過《山桃花》、《蘭·其他》等詩集九部,多以韓國民謠調子寫出東方、鄉(xiāng)土的民族情懷。曾獲得漢城市文學獎、大韓民國文學獎等。許世旭,1934年生于韓國任實,畢業(yè)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1960年赴臺灣留學,就讀臺灣師范大學中文研究所,獲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回國后,任教于韓國外國語大學和高麗大學中文系。四十多年來,致力于研究中國詩歌及中國文學史,并長期以中文和韓文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其散文集《移動的故鄉(xiāng)》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內容:情人、閏四月、三月、青鹿、綢子辮帶、過客、月暈、葫蘆花、像一條路、年輪、耳下黑子、山圍著我說、月亮、山色、佛國寺、山桃花、一枝桃花、云伏嶺、心象、下棺、閑誕、寂寞的胃口、詩、春天、廢園、寄給遙遠的人、家庭、訪問、樹、歪斜、四月上旬、韓裝、曲折路、化身、枕頭、截止、魚身、壁、蘭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