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布來。今天源于昔時,現(xiàn)在的根由在于過去。只是,那些或許能夠解釋今日為何如此的過去中,卻有不少深埋地底或隱匿在某些莫名物品背后,這就造就了一種專事發(fā)掘秘密的職業(yè)、一些被稱為考古學者的人。從這樣的角度看,那些逆行在時光隧道、沉迷于死寂世界的專家離我們的生活其實并不遠。正是他們一點一滴破譯出來的歷史信息,拼嵌出一幅日漸真切的人類文化基因圖譜。依靠他們,我們才得以在自身與祖先的行為之間建立起合理的聯(lián)系與呼應,才學會在無法盡解的驚人的古代文明背景下審慎評價現(xiàn)代的進步。作為人,作為理性的動物,作為一種必須洞悉自身文化遺傳宿命的生命,我們注定是無法對考古學及其歷史漠不關心的。梅芙·肯尼迪1954年出生于愛爾蘭,現(xiàn)為都柏林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專攻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再研究課題。她還是英國《衛(wèi)報》的人類文化遺產專欄作家。有人說,考古的一面是枯燥和沉悶,中一面就是浪漫和神秘。但不管怎么說,好的考古故事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為世上還沒能哪一門學科能像考古這般充滿漫長的譎詭、突兀的輝煌與劃位的神奇,況且,歷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讓自己的啞謎被人不經意地揭穿,這樣一來,考古的歷史便不能不像美妙的故事那樣布滿迷思,每每出人意外。讀者不該寄望本書會提供那些經院式的學問與年表,甚至不要指望它會是完整意義上的“考古的歷史”。事實上,這取材的范圍只限于考古史中的一部分——人類文明考古史——而己。也正因為本書講述的故事無不與人類的進步和創(chuàng)造力有關,所以它的內容注定是充滿挑戰(zhàn)性和令人心馳神往的。從基輔的猛犸象骨古屋到英格蘭北部的哈德良長城,從完全消失的戰(zhàn)斗民族赫梯人到來歷不明的荒漠密室苦修者科普特人,從沉而復升的寶船到會說話的垃圾……本書史實與傳奇合二而一,情節(jié)與事跡交錯紡織,極具閱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