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評述文化社會學論集

文化社會學論集

文化社會學論集

定 價:¥13.00

作 者: (德)卡爾·曼海姆著;艾彥,鄭也夫,馮克利譯
出版社: 遼寧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新世紀萬有文庫 第6輯
標 簽: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ISBN: 9787538264906 出版時間: 2003-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9cm 頁數(shù): 26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共分兩篇,主要內(nèi)容包括:文化社會學知識的突出特點、關于文化及其可解釋性的社會學理論。

作者簡介

暫缺《文化社會學論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閱讀曼海姆是一種智力上的享受——譯者序 鄭也夫
原書編者說明
引論
走向精神社會學:一個引論
一、對這個主題的首次探討
(一)重新考慮黑格爾——從精神現(xiàn)象學到精神社會學
(二)關于社會的科學和精神社會學。綜合的困難之處
(三)這種探究的試探性。它的最初目標:批判有關社會和精神的虛假概念
二、有關歷史和社會的虛假概念和恰當概念
(一)關于一種內(nèi)在的思想史及其出現(xiàn)原因的理論——兼論藝術史
(二)“物質”屬性和“觀念”屬性的虛假的兩極分化過程
(三)有關歷史、辯證法以及中間狀態(tài)的虛假概念
(四)各種角色的間接特征,各種感知和補充性情境的社會循環(huán)過程
(五)走向一種適當?shù)纳鐣拍?br />(六)對走向精神社會學之諸步驟的初步概括論述
(七)社會學的三種類型和精神社會學的相應層次;結構和因果關系
三、有關精神的恰當概念和不恰當概念
(一)對黑格爾的精神論的第二次回顧
(二)精神概念的發(fā)生
(三)精神的主觀表現(xiàn)和客觀表現(xiàn),意義的社會發(fā)生
(四)意義的超個人特征
(五)對作為一種觀念模型的隱德來希的批判
(六)說明的程序和揭示的程序,各種事件的結構
(七)關于世界是不是具有結構的問題
(八)重新考察的因果關系說明和揭示性說明
(九)與因果關系有關的結構概念和隨機概念,多重因果關系問題
(十)史學研究與結構觀點
(十一)作品的基質和行動的基質
(十二)發(fā)現(xiàn)作品和行動之間的結構性關系
四、精神社會學概要
(一)處于公理層次上的精神社會學,社會本體論及其與思想的歷史特征的關聯(lián)
(二)處于比較類型學層次上的精神社會學
(三)處于歷史性個體化層次上的精神社會學
五、扼要重述:作為一個探究領域的精神社會學
(一)公理式的觀念
(二)比較類型
(三)關于個體化的社會學
知識階層:它過去和現(xiàn)在的角色
文化的民主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