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礎知識
1.何謂藥物半衰期?其對臨床用藥有何意義?
2.如何根據藥物半衰期確定給藥方案
3.影響藥物半衰期的因素有哪些
4.何謂抗菌后效應?有何臨床意義?
5.何謂生物利用度?有何臨床意義?
6.何謂藥酶、酶促作用、酶抑作用、有何臨床意義
7.常用酶促藥物和酶抑藥物有哪些
8.何謂蛋白結合力和結合率?有何臨床意義
9.藥物與血漿蛋白結俁的競爭對藥物作有有何影響
10.何謂藥物耐受性?其產生機制是什么?
11.何謂治療藥物監(jiān)測?在哪些情況下需要進行監(jiān)測?
12.為什么服用強心苷中毒的心衰病人,有時測定其血藥濃度卻未達到中毒水平?
13.測定乙酰化代謝快、慢分型有何臨床意義
14.為什么有時測定血清鉀含量與臨床癥狀不符?
15.滲透壓測定有何臨床意義?
16.何謂受體?其與藥物作用有何關系?
17.藥代動力學的房室模型是如何確定的?何謂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
18.細菌為何會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19.何謂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20.何謂藥物肝腸循環(huán)?其對臨床用藥有何意義
21.哪些藥物可使尿液或糞便變色
22.遺傳因素對藥物轉化酶有何影響?有何臨床意義?
23.何謂β-內酰胺酶抑制劑?其研究和應用有何時展?
24.何謂藥物矛盾反應?哪些藥物可產生矛盾反應?
25.常見的醫(yī)藥干預過度的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
26.等滲液和等張液有何不同
27.給藥方案的研究有哪些新進展
28.常見的容易混淆的藥物有哪些?
29.乙肝疫苗與乙肝免疫球蛋白質有何不同?
30.尼群地平、尼索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有何異同
……
第二章 合理用藥
第三章 不良反應
第四章 藥物相互作用
第五章 影響藥物作用的有關因素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