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知識讀物平等

平等

平等

定 價:¥11.00

作 者: (美)亞歷克斯·卡利尼克斯(Alex Callinicos)著;徐朝友譯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現(xiàn)代思想譯叢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214035110 出版時間: 2003-07-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15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更近的一次論述中,吉登斯把對“吸引左派人物由來已久的不惜任何代價追求平等主義”的值得商榷的抨擊,與第一章中引述的那種針對貧窮和平等研究的帶有傾向性的解釋結(jié)合在一起。這些值得懷疑的觀點,被用來支持一種“平等的動態(tài)觀念”,而從政策的角度看,這種觀念似乎與布朗提出的戰(zhàn)略沒有多大的不同。吉登斯對平等和公正進行原則性探討缺乏興趣,這無論如何也不能說不是當代社會民主的典型特色。1992年大選之后,當時的工黨領袖約翰·史密斯,挑選人員組建了社會公正委員會。G·A·科恩對該委員會“向支持市場而反對平等的意識觀念得勢的氛圍屈從”這一做法進行了嚴厲的斥責。第三條路文獻中缺少對平等觀念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這表明,考察持平等主義觀念的自由主義者們的著述中關(guān)于平等問題的豐富的哲學意義上的探索,或許會帶來一些政治實惠。布朗自己就不但援引了羅爾斯,而且還援引了阿馬提亞·森及邁克爾·瓦爾澤的權(quán)威觀點,盡管沒有用任何準確的方式說清他們的建樹與自己的政治之間的關(guān)系。那么,哲學家們關(guān)于平等,能夠教給我們一些什么呢?羅爾斯與差別原則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是一本宏大、復雜而結(jié)構(gòu)令人費解的巨著。自幾乎30年前出版以來——其間,他還不斷發(fā)表了各種論文,旨在展開或及時修正該書中的一些論點;其中有許多收錄在該書1993年修訂版《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人們就一直對它進行著哲學研究。我在這里無意加入這一研究行列。我所關(guān)注的中心,是該書直接涉及到平等問題的諸方面內(nèi)容。要充分了解一種理論,我們往往可以先考察一下它所反對的東西。就羅爾斯的理論而言,其反對的是實用主義。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在英語國家對公正政策的理論評述領域,實用主義也許一直是最富影響的文化傳統(tǒng)。它把善的概念構(gòu)想成最大限度的福利:起初,福利(或功用)等同于快樂的精神狀態(tài),但是在更正式的現(xiàn)代資料中,它傾向于被看成滿足一個人對一些事情狀態(tài)勝于對另一些事情狀態(tài)的各種偏愛。個人被看成是合理的選擇者,排定他們偏愛的事物之后,就最大限度地追求為這些偏愛的事物所劃定的福利。人發(fā)揮作用這一觀念,讓新古典主義的正統(tǒng)信仰充斥于經(jīng)濟學之中。作為一種倫理理論,實用主義以行為的結(jié)果來衡量行為:我們尋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作為整體的社會的結(jié)果。用杰里米。邊沁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行為,如果增長社會團體幸福的趨勢,比它減少社會團體幸福的任何趨勢大的時候,那么,這種行為就可以被稱之為滿足了實用原則……”由于實用主義在美國和法國革命時代被杰里米·邊沁賦予了標準而確定的表達,因而在一種很重要的意義上說,實用主義的精神實質(zhì)是平等主義的,正如他的名言所反映的那樣,“每個人只拿一份,沒有人拿一份以上。”但是,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福利的目標,并不需要收人與財富的平等分配。如果由于很大程度的不平等分配,富人們滿意的程度大大超過窮人們滿意的程度,滿足人偏愛的事物的數(shù)量超過任何其他的更平等的分配所造成的滿足人偏愛的事物的數(shù)量,那么,實用主義者就無理由拒絕接受事情的這種狀況。不僅如此,實用主義會帶來一些偏執(zhí)的結(jié)果,因為可能有這樣的情況,即社會的總福利可能以犧牲社會個人成員的利益為代價而增長。就像羅爾斯所說的那樣,“原則上也沒有什么理由,為什么一些人的更大的收益,不應當補償一些人的較小的損失;或者更重要的是,為什么對少數(shù)人的自由的踐踏,不可以用許多人分享的更大的收益來糾正。”對羅爾斯來說,這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實用主義涉及到向社會拓展一種個人選擇的模式:“正如一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他自己的一系列愿望是合情合理的一樣,社會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其所有成員的滿足的凈平衡也同樣是合理的?!睂ι鐣x擇的這種看法,需要“把所有的人合而為一”。這樣一來,“實用主義并不看重個人之間的差別?!碧岢鱿嗤^點的另一種方式是說,實用主義違反了康德的范疇必要性的第三種模式:“用你一貫對待人性的方式行事,無論以你自己個人的身份還是以任何他人的身份,絕對不要僅僅當成是一種手段,而要始終當成一種目的?!比绻麑嵱弥髁x阻止我理想目標的實現(xiàn)——因為不實現(xiàn)我的理想,會導致令人滿意的事物的總數(shù)量更大——那么,我就僅僅被看待成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持自由主義觀點的哲學家們,為了給個人權(quán)利尋求立腳點,經(jīng)常援引康德的原則。比如,羅伯特·諾齊克就主張,這些權(quán)利應當被構(gòu)思成“次約束性條件”,針對社會行為向個人提供道德上的保護:“不可以在沒有征得他們事先同意的情況下,為了實現(xiàn)其他的目標而犧牲或利用他們……次約束性條件表明他人的不可踐踏性?!敝Z齊克進一步排斥基于一些平等主義的“最終狀態(tài)原則”的再分配做法,因為這會踐踏個人的權(quán)利并且隨之破壞個人的獨立性。羅爾斯哲學策略顯著的地方是,他也以一種康德式的對實用主義的批判為出發(fā)點,不過他卻基于這一立足點構(gòu)建了一種平等主義的公正理論。在他的框架中,正如布萊恩·巴里所說的那樣,“權(quán)利是結(jié)論,而不是前提?!睋Q言之,個人權(quán)利不是被構(gòu)思成對集體行為的基本的束縛,而是一種公正的社會秩序之要求所帶來的結(jié)果。羅爾斯通過試圖恢復洛克、盧梭及康德的社會契約思想傳統(tǒng)以供進一步探討。他關(guān)于公正的原則,是可供選擇的那些處于一種假定的“原位”的原則。處在原位的各方,在合理性在傳統(tǒng)的實用主義解釋之相當狹窄的意義上,被構(gòu)想為合理的行動者,也就是說,他們排定他們偏愛的事物,追求會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為這些偏愛的事物所劃定的福利之結(jié)果。但是,各方必須在“事先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做出選擇,尤其是,沒有人知道自己在社會所處的位置,無論是他的階級地位還是他的社會地位;也不知道他的天賦和能力的運氣怎么樣,包括他的智力、體力等等。同時,任何人也不知道自己關(guān)于善的構(gòu)想究竟是什么,他的人生合理規(guī)劃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甚至對自己的諸如厭惡冒險或者傾向于悲觀或樂觀等特殊的心理特征是什么,也一無所知。不光如此,我還假定,各方對他們自己社會的特征是什么,也毫無所知。各方與原位的關(guān)系,要進一步面對休謨所謂的“公正的境遇”——“每當互不關(guān)心的人在社會財富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對社會優(yōu)勢的歸屬劃分提出相互沖突的要求時”,這種“公正的境遇”就風行了。分配公平之原則的觀點,是要提供一個能夠為相關(guān)各方都能接受的基礎,借此調(diào)整這類沖突?!?/div>

作者簡介

暫缺《平等》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及致謝
第一章 今日的不平等
一個不平等的世界
經(jīng)濟發(fā)達國家里的貧窮與不平等
不平等事關(guān)重大嗎?
第二章 平等與革命
現(xiàn)代社會的動力
社會主義與平等:馬克思、托尼、克勞斯蘭
第三章 平等與哲學家
新工黨及社會主義者的價值觀念
羅爾斯與差別原則
對什么平等?
不公正、剝削及報償
等同與差異
第四章 平等與資本主義
無須流淚的平等
資本主義的過山車
平等與市場
現(xiàn)實的考驗
后記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