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金融體系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3
第一節(jié) 貨幣與經濟活動 3
一. 貨幣的重要性 3
二. 貨幣收支循環(huán) 4
三. “消極貨幣”與市場壓抑 9
四. 貨幣調節(jié)的覆蓋范圍:廣義和狹義 10
第二節(jié) 貨幣的種類 11
一. 實物貨幣 12
二. 代用貨幣 12
三. 信用貨幣 13
四. 電子貨幣 14
第三節(jié) 貨幣的職能 15
一. 價值尺度 15
二. 流通手段 17
三. 支付手段 19
四. 貯藏手段 20
五. 關于世界貨幣職能 21
第四節(jié) 貨幣的計量 22
一. 貨幣的現(xiàn)實定義 22
二. 貨幣存量與流量 23
三. 貨幣流通速度 24
第五節(jié) 貨幣制度 25
一. 貨幣制度的演進過程 25
二. 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 30
三. 貨幣制度的穩(wěn)定條件 31
四. 中國的人民幣制度 31
本章小結 32
思考題 32
第二章 信用. 利率與金融資產 33
第一節(jié) 信用的性質和職能 33
一. 什么是信用 33
二. 信用的職能 34
三. 信用關系的發(fā)展過程 35
四.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 37
五. 金融市場的類型 39
第二節(jié) 利息 40
一. 利息的實質 40
二. 利息的作用 41
三. 利息與價格的關系 42
第三節(jié) 利率 43
一. 利率形式 43
二. 利率的決定 45
三. 中國利率政策的粗略回顧 52
第四節(jié) 金融工具與金融資產 54
一. 信用關系與金融工具 54
二. 金融工具的特征 55
三. 什么是金融資產 56
四. SNA中的金融資產 57
本章小結 57
思考題 58
第三章 金融機構 59
第一節(jié) 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劃分及意義 59
一. 金融機構的分類 59
二. 銀行與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 60
三. 國外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的金融機構 62
第二節(jié) 我國現(xiàn)行的銀行體制 63
一. 作為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 63
二. 四大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 66
三. 城市合作銀行 67
四. 股份制商業(yè)銀行 68
五. 政策性銀行 68 第三節(jié) 我國現(xiàn)有的主要非銀行金融機構 70
一. 保險公司 70
二. 農村信用合作社 71
三. 金融信托機構 71
四. 郵政儲蓄機構 72
五. 民間金融組織 72
六. 證券機構 72
七. 投資基金 73
八. 財務公司 73
九. 投資銀行 74
本章小結 75
思考題 75
第四章 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76
第一節(jié) 股票 76
一. 股票的性質 76
二. 股票種類 78
第二節(jié) 股票的市場價格 80
一. 股票的價值與價格 80
二. 股息與紅利 81
三. 股票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 82
四. 股票價格指數 88
第三節(jié) 股票的發(fā)行 92
一. 股票發(fā)行的條件 92
二. 股票發(fā)行的基本原則 93
三. 股票發(fā)行的基本方式 94
四. 公募股票的發(fā)行程序 98
第四節(jié) 股票交易 101
一. 股票交易所 101
二. 股票交易方式 105
三. 股票交易程序 106
四. 場外交易 110
第五節(jié) 二板市場 114
一. 美國的那斯達克 NASDAQ 市場 115
二.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二板市場 AIM
117
三. 歐洲新市場 EuroNM
118
四. 亞洲二板市場 121
第六節(jié) 中國的股票市場 126
一. 發(fā)展回顧 126
二. 規(guī)模與貢獻 127
三. 若干需要解決的問題 129
本章小結 130
思考題 130
第五章 資本市場:債券市場 131
第一節(jié) 債券的性質和種類 131
一. 債券的分類標準 131
二. 國家債券 133
三. 地方政府債券 134
四. 企業(yè)債券 135
五. 金融債券 136
六. 國際債券 137
第二節(jié) 債券發(fā)行 138
一. 債券發(fā)行的目的 138
二. 債券發(fā)行的條件 139
三. 債券發(fā)行方式 140
四. 債券發(fā)行程序 142
五. 債券發(fā)行的成本與價格 144
第三節(jié) 債券的市場價及收益率 146
一. 債券的等級 146
二. 債券的期值與現(xiàn)值 147
三. 債券的付息與還本 148
四. 債券的收益率計算 148
第四節(jié) 債券交易 149
一. 債券交易市場 149
二. 債券上市 150
三. 債券交易程序 150
四. 債券交易方式 151
第五節(jié) 中國的債券市場 152
一. 國債市場 152
二. 企業(yè)債券市場 159
本章小結 168
思考題 168
第六章 貨幣市場 169
第一節(jié) 同業(yè)拆借市場 169
一. 同業(yè)拆借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 169
二. 同業(yè)拆借市場的參與者與交易內容 172
三. 同業(yè)拆借市場的拆借期限與拆借利率 173
四. 我國同業(yè)拆借市場的運行特征與經濟意義 175
第二節(jié) 票據貼現(xiàn)市場 180
一. 商業(yè)票據:票據貼現(xiàn)的基礎 180
二. 票據貼現(xiàn)的性質與種類 181
三. 票據貼現(xiàn)市場的運作機制 184
四. 我國的票據貼現(xiàn)市場 184
第三節(jié) 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市場 187
一. 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的由來及發(fā)展 187
二. 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的發(fā)行與流通 189
三. 我國的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市場 189
第四節(jié) 短期證券市場 190
一. 國庫券市場 190
二. 回購市場 192
本章小結 195
思考題 196
第七章 期貨交易 197
第一節(jié) 期貨市場概述 197
一. 現(xiàn)貨與期貨 197
二. 期貨價格的決定 199
三. 期貨市場上的保值與投機 202
四. 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 206
第二節(jié) 金融期貨 206
一. 金融期貨的基本類型 206
二. 金融期貨市場的功能 208
第三節(jié) 金融期貨市場 209
一. 外匯期貨市場 210
二. 國庫券期貨市場 212
三. 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市場 213
四. 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的嘗試及教訓 216
本章小結 221
思考題 221
第八章 期權市場 222
第一節(jié) 期權的特征及交易原理 222
一. 什么叫期權 222
二. 早期的期權交易方式 223
三. 期權交易市場 223
四. 期權的價值及運作 226
五. 期權清算公司機制 229
第二節(jié) 期權的種類 230
一. 指數期權 230
二. 外幣期權 231
三. 利率期權 232
四. 期貨期權 232
第三節(jié) 世界主要期權交易市場 233
一. 美國的期權市場 233
二. 荷蘭的期權交易所 233
三. 英國的期權交易所 234
本章小結 234
思考題 234
第九章 外匯市場 235
第一節(jié) 外匯市場結構和外匯交易 235
一. 外匯市場的交易形態(tài) 235
二. 外匯市場的交易結構 235
三. 外匯交易類型 236
四. 套匯和套利 239
第二節(jié) 外匯市場交易價格:匯率 241
一. 匯率及其標價方法 241
二. 匯率的種類 241
三. 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 245
四. 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247
第三節(jié) 人民幣匯率制度 249
一.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發(fā)展過程 249
二. 資本項目下人民幣自由兌換 252
第四節(jié) 外匯風險及其防范 254
一. 什么是外匯風險 254
二. 外匯風險的分類 255
三. 外匯風險的管理 258
本章小結 262
思考題 262
第十章 金融創(chuàng)新 263
第一節(jié) 金融創(chuàng)新的國際背景 263
一. 歐洲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fā)展 263
二. [WB]全球性“石油危機”及其“石油美元”的回流〖DW〗 264
三. 國際債務危機及其影響 265
第二節(jié) 金融創(chuàng)新的直接導因 266
一. 影響深遠的科學技術革命 266
二. 世界范圍的放松金融管制 269
第三節(jié) 金融創(chuàng)新的種類 273
一. 傳統(tǒng)業(yè)務創(chuàng)新 273
二. 支付和清算方式創(chuàng)新 274
三. 金融機構創(chuàng)新 274
四. 金融工具創(chuàng)新 275
第四節(jié) 金融創(chuàng)新理論假說 275
一. 西爾柏的約束誘導型金融創(chuàng)新理論 276
二. 凱恩的規(guī)避型金融創(chuàng)新理論 277
三. 制度學派的金融創(chuàng)新理論 278
四. 希克斯和尼漢斯的交易成本創(chuàng)新理論 278
五. 其他流派的金融創(chuàng)新理論 279
本章小結 280
思考題 280
中篇 金融運行
第十一章 商業(yè)銀行與貨幣運行 283
第一節(jié) 商業(yè)銀行概況 283
一. 商業(yè)銀行地位的重要性 283
二. 商業(yè)銀行的經營模式 284
三. 商業(yè)銀行組織體制的形式 284
四. 商業(yè)銀行的管理決策機構 285
五. 國家對商業(yè)銀行的管理 285
六. 商業(y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286
第二節(jié) 商業(yè)銀行業(yè)務 289
一. 資產業(yè)務 290
二. 負債業(yè)務 296
三. 中間業(yè)務 299
四. 表外業(yè)務 301
第三節(jié) 商業(yè)銀行的業(yè)務管理 303
一. 商業(yè)銀行的業(yè)務管理重點 303
二. 商業(yè)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的發(fā)展過程 305
第四節(jié) 商業(yè)銀行與貨幣創(chuàng)造過程 308
一. 獨家銀行的貨幣創(chuàng)造過程 308
二. 多家銀行條件下的貨幣創(chuàng)造過程 310
三. 銀行創(chuàng)造貨幣的限制因素 310
本章小結 311
思考題 311
第十二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運行 312
第一節(jié) 中央銀行概況 312
一. 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fā)展 312
二. 中央銀行的特征. 所有制形式及機構設置 314
三. 中央銀行的決策機構及其地位 315
第二節(jié) 中央銀行的職能 317
一. 制定和執(zhí)行貨幣金融政策 317
二. 金融監(jiān)管 318
三. 提供支付清算服務 319
第三節(jié) 中央銀行的金融監(jiān)管 320
一. 金融監(jiān)管的目的及范圍 320
二. 銀行設立和運營風險監(jiān)管 320
三. 中央銀行如何獲取監(jiān)管對象的信息 326
四. 中國金融監(jiān)管的發(fā)展趨勢 327
第四節(jié) 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服務 328
一. 貨幣支付系統(tǒng)的構造 328
二. 中央銀行在支付清算系統(tǒng)中的作用 333
三. 〖WB〗支付清算系統(tǒng)效率對中央銀行職能及金融穩(wěn)定的影響〖DW〗 337
四. 中央銀行對支付清算體系風險的管理 340
五. 我國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服務 346
第五節(jié) 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及其操作 350
一. 金融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50
二. 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及其操作 352
三. 中央銀行的獨立地位問題 361
本章小結 362
思考題 363
第十三章 財政收支與貨幣供給 364
第一節(jié) 財政收支狀況與貨幣流通 364
一. 財政收支影響貨幣供給的機制:初步描述 364
二. 財政的收入過程:導致基礎貨幣收縮 366
三. 財政的支出過程:導致基礎貨幣擴張 367
四. 財政存款的分布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 368
第二節(jié) 舉借國債與貨幣供給 370
一. 社會公眾作為國債的認購主體 370
二. 商業(yè)銀行作為國債的認購主體 371
三. 中央銀行作為國債的認購主體 373
四. 國債的償付活動與貨幣供給 376
本章小結 378
思考題 378
第十四章 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貨幣運行 379
第一節(jié) 國際經濟關系中的貨幣與貨幣支付 379
一. 國際交易中的貨幣 379
二. 銀行與國際結算 379
第二節(jié) 國際貨幣體系與歐元. 美元化格局 380
一. 國際貨幣體系的定義和類型 380
二.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生. 發(fā)展和瓦解 381
三. 區(qū)域貨幣一體化理論 383
四. 歐元 384
五. 美元化問題 385
第三節(jié) 國際收支與貨幣流通 386
一. 國際收支平衡表 386
二. 國際收支對貨幣流通的影響 389
第四節(jié) 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392
一. 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影響 392
二. 對資本項目的影響 393
三. 對國內物價和收入水平的影響 394
第五節(jié) 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因素 395
一. 資本邊際收益率差異 395
二. 安全性 396
三. 相對流動性 397
第六節(jié) 國際儲備與國際收支 397
一. 國際儲備與國際收支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97
二. 決定國際儲備的因素與政策選擇 397
第七節(jié) 經濟波動在國際間的傳遞 398
一. 要重視經濟波動的國際傳遞問題 398
二. 國際間傳遞的五種方式 399
本章小結 401
思考題 401
下篇 金融調節(jié)
第十五章 貨幣需求 405
第一節(jié) 西方學者的貨幣需求理論 405
一. 古典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 405
二.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410
三. 凱恩斯學派對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發(fā)展 412
四. 現(xiàn)代數量論的貨幣需求理論 415
第二節(jié) 貨幣需求問題的思考方法 417
一. 貨幣需求是否只是對現(xiàn)金的需求 418
二. 名義需求與實際需求 418
三. 貨幣需求分析的微觀角度與宏觀角度 419
四. 貨幣需求是否是一個確定的量 421
第三節(jié) 社會再生產與貨幣需求 422
一. 貨幣需求與社會總需求 422
二. 〖ZK 〗假定再生產規(guī)模和價格水平均保持不變條件下的貨幣需求 423 〖ZK 〗
三. 〖WB〗假定價格水平不變, 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的貨幣需求〖DW〗 425
四. 價格水平變動條件下的貨幣需求量 426
五. 經濟結構. 技術進步. 公眾預期與貨幣需求 427
本章小結 428
思考題 428
第十六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429
第一節(jié) 通貨膨脹的定義 429
一. 西方經濟學家的幾個定義 429
二. 中國經濟學家的理解 431
三. 定義的重要性 432
四. 通貨膨脹的度量 433
第二節(jié) 通貨膨脹的成因與類型 435
一. 通貨膨脹類型的劃分方法 435
二. 需求拉上說 435
三. 成本推進說 438
四. 通貨膨脹預期說 442
五. 結構說 444
六. 關于中國通貨膨脹的成因及類型 447
第三節(jié) 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450
一. “強制儲蓄”效應 450
二. 收入再分配效應 452
三. 資產結構調整效應 453
四. 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三種觀點 453
第四節(jié) 通貨膨脹的治理 454
一. 西方國家對通貨膨脹的治理 454
二. 發(fā)展中國家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456
三. 中國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456
第五節(jié) 通貨緊縮 458
一. 為什么提出通貨緊縮問題 458
二. 通貨緊縮的定義和判斷標準 460
三. 中國通貨緊縮的發(fā)展過程 461
四. 如何治理通貨緊縮 463
本章小結 465
思考題 465
第十七章 貨幣政策 466
第一節(jié) 貨幣政策的重要性 466
一. 什么是貨幣政策 466
二. 為什么貨幣政策至關重要 466
三. 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貨幣政策 468
第二節(jié) 貨幣政策目標和中間指標 469
一. 貨幣政策的實施順序 469
二. 目標間的統(tǒng)一與沖突 469
三. 中國當前貨幣政策的目標順序 471
四. 中間指標選擇:爭論與經驗 472
五. 關于我國貨幣政策中間指標的選擇問題 475
第三節(jié) 貨幣調節(jié)的傳導機制 476
一. 內部傳導機制與外部傳導機制 476
二. 內部傳導機制 476
三. 外部傳導機制 478
四.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的新進展 482
第四節(jié) 貨幣政策效果 486
一. 貨幣政策的時滯 486
二. 貨幣政策效益 488
三. 貨幣政策貫徹中的不確定因素 490
四. 中國貨幣供給過程中的“倒逼機制” 492
第五節(jié)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 493
一. 配合的必要性 493
二. 主輔關系 495
三. 特定經濟運行狀況的要求 495
四. 配合手段 496
五. 配合形式 496
本章小結 497
思考題 497
第十八章 國際收支調節(jié) 498
第一節(jié) 國際收支平衡與社會總供求均衡 498
一. 國內均衡與國外均衡 498
二. 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 499
三. 國際收支失衡的分析 501
四. 國際收支影響社會總供求的傳導機制 502
第二節(jié) 國際收支調節(jié)政策 503
一. 外匯儲備調節(jié) 503
二. 匯率調節(jié) 503
三.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504
四. 直接管制 504
第三節(jié) 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 505
一. 國際收支彈性調節(jié)分析 505
二. 國際收支的乘數調節(jié)分析 507
三. 國際收支的吸收調節(jié)分析 508
四. 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理論 510
第四節(jié) 我國國際收支的管理 514
一. 我國國際收支的基本情況 514
二. 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特點 514
三. 我國國際收支運行現(xiàn)狀 515
四. 我國國際收支的管理 516
本章小結 518
思考題 518
第十九章 金融發(fā)展與金融改革 520
第一節(jié) 金融發(fā)展問題的重要性 520
一. 資本短缺:欠發(fā)達經濟的基本特征 520
二. 發(fā)展中國家的貨幣金融壓抑 521
三. 金融壓制論 522
四. 如何加快金融發(fā)展:深化論者的處方 523
第二節(jié) 金融自由化:經驗與教訓 525
一. 金融自由化的實踐 525
二. 發(fā)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的經驗與教訓 525
第三節(jié) 中國的金融改革 527
一. 金融改革的涵義和基本內容 527
二. 非對稱信息論與中國金融改革的理論基礎 528
三. 世界金融改革的基本趨向 530
四. 中國金融改革的理想目標 531
本章小結 533
思考題 533
第二十章 國際金融危機 534
第一節(jié) 國際金融危機的理論分析 534
一. 國際收支危機模型 534
二. 預期模型 539
三. 道德風險模型 543
第二節(jié) 國際金融危機的形成機制 546
一. 市場因素 546
二. 基本經濟因素 547
三. 金融因素 549
第三節(jié) 國際金融危機的治理對策 551
一. 合理的匯率制度與中央銀行的有效管理 551
二. 慎重開放資本項目 552
三. 建立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的防范體系 553
四. 重視國際經濟一體化中的經濟安全 555
本章小結 556
思考題 556
第二十一章 中國的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 558
第一節(jié) 金融風險的定義及分類 558
一. 金融風險問題的重要性 558
二. 金融風險的一般定義 559
三. 系統(tǒng)金融風險或全局性金融風險 560
四. 風險. 信心及預期 562
第二節(jié) 系統(tǒng)金融風險的形成原因 564
一. 系統(tǒng)金融風險生成的一般原因與個別原因 564
二. 外部金融沖擊 566
第三節(jié) 國有企業(yè)與系統(tǒng)金融風險的生成過程 569
一. 由財政依賴到銀行依賴 569
二. 信貸軟約束 570
三. 國有企業(yè)的行為節(jié)奏與系統(tǒng)金融風險 571
四. 觀念障礙: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573
第四節(jié) 加入WTO與中國的金融安全 575
一. GATS條款可能引發(fā)的外部金融沖擊 575
二. 現(xiàn)存框架下的金融風險與結構矛盾 578
三. 加入WTO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影響 581
四. 加入WTO后可能引致的其他金融問題 584
五. 過渡期安排:時限及結構性改革 585
本章小結 593
思考題 593
參考書目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