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面向非計算機類各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教育。與其它傳統(tǒng)的基礎課(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外語等)一樣,計算機教育已成為大學本科生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基礎教育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即“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坝嬎銠C文化基礎”課程是為了培養(yǎng)人們的“計算機意識”,使人們具備必要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便于在未來信息化社會中更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坝嬎銠C技術基礎”課程則是為同學們畢業(yè)后在各自專業(yè)領域從事一些計算機的應用開發(fā)工作,為今后進一步學習計算機軟、硬件知識與技術打下一個較為全面的基礎。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則是針對當前計算機的主要應用領域,將那些通用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內容傳授給學生,使他們初步掌握計算機應用中一些必要的知識、方法、工具和技能。本書是上述第二層次——“計算機技術基礎”中有關硬件方面的適用教材。本書以8086/8088CPU的16位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IBMPC/XT作為基礎,介紹CPU的結構、指令系統(tǒng)、存儲器及輸入/輸出接口電路。這一方面是因為對初學者來說,學習微型計算機硬件原理以此為起點較易入門;另一方面IBMPC/XT曾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機型,其設計思想、體系結構、接口芯片的安排及信號關系等仍被高等微型計算機設計者在設計時作為參考因素。由于Intel80X86系列機具有兼容性,因此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后,有利于掌握微型計算機及其系統(tǒng)的概念,并為進一步學習和應用32位微型計算機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書是編者以清華大學非電專業(yè)“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課的講稿為基礎而編著的教材。講課學時安排為48至64學時。內容取材上注意做到少而精;敘述方法上力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章節(jié)安排上盡量使之獨立成章,供講授時選擇,以適應不同讀者的需要。第10章及第1、9章部分內容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特點而增加的自學參考知識。本書第1,2,4,9章由張菊鵬編寫,第3,7,10章由沈永林編寫,第5,6,8章由李芙英編寫,全書由張菊鵬修改定稿。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及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