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中國醫(yī)學方劑學:英漢對照

方劑學:英漢對照

方劑學:英漢對照

定 價:¥58.00

作 者: 李慶業(yè)主編;劉占文,姜元安英文主編;劉占元,姜元安,張煜譯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叢編項: 普通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英漢對照中醫(yī)本科系列教材
標 簽: 方劑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7712704 出版時間: 1998-09-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 507 字數:  

內容簡介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受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的委托,編譯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英漢對照中醫(yī)本科系列教材,包括《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yī)內科學》、《針灸學》及《漢英中醫(yī)藥學詞典》7種。這是中醫(yī)高等教材漢譯英方面空前盛大的工程,是一項大型科研活動。中國醫(yī)藥學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醫(yī)療實踐,卓越的臨床療效,為人類的健康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當今和未來,中醫(yī)藥學將發(fā)揮出更大的潛力,推動世界醫(yī)學向前發(fā)展,引起世界人民更多更大的重視與關注。近年來,外國朋友中學習、研究、應用中醫(yī)中藥的人越來越多,但由于語言文字的差異,給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他們迫切需要一套專業(yè)層次高、翻譯準確的英漢對照教材,以便更好地學習中醫(yī)中藥。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是唯一的中國重點中醫(yī)藥大學,自1957年接受外國留學生以來,已為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培養(yǎng)了近千名留學生。目前在校外國留學生近300人,分別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qū)。多年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積累了豐富的培養(yǎng)外國留學生的教學經驗,了解他們學習的規(guī)律和特點,這為編寫這套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領導十分重視這套教材,專門組織了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和專業(yè)骨干從事編寫工作。全套教材在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五版教材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吸收了中醫(yī)藥的最新科研成果,強調邏輯性、科學性、實用性,努力做到內容充實,重點突出,通俗易懂。 本套教材適用于留學生、國內學生及國內外研究中醫(yī)藥的學者?!斗絼W》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總論:主要介紹方劑學的有關基礎知識,包括方劑與辨證立法、方劑的組成、分類、劑型和用法等五章,后附古今藥量對照表。下篇各論:選人正方190首,附方90首。根據方劑的功效分為解表、瀉下、消導、和解、清熱、溫里、補益、固澀、安神、開竅、理氣、理血、祛濕、祛痰、治風、治燥、驅蟲、涌吐等18章,每章中還分若干小類。每章內容分為概說、正方、小結三部分。概說部分主要闡明各類方劑的概念、適應范圍、立法依據、方劑分類和注意事項。每類正方之前均有其對適應證、常用藥物及配伍規(guī)律、代表方等的簡要說明。每首正方包括來源、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有的正方后有附方,每章后均設有小結,通過分析對比,提出本章方劑的共性,及每首方劑的個性,以便于學生復習掌握。

作者簡介

暫缺《方劑學:英漢對照》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緒 論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方劑與辨證、立法
    一、方劑與辨證
    二、方劑與立法
    三、常用的處方法
   第二章 方劑的組成
    一、方劑的組成結構
    二、方劑的組成變化
   第三章 方劑的分類
   第四章 方劑的劑型
   第五章 方劑的用法
    一、煎藥法
    二、內服法
    三、外用法
    〔附〕古方藥量考證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解表劑
    一、辛溫解表
    蔥豉湯(附:蔥白七味飲、蔥豉桔梗湯)
    九味羌活湯
    香蘇散(附:加味香蘇散、參蘇飲)
    香薷散
    麻黃湯(附:大青龍湯、麻黃加術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小青龍湯
    桂枝湯(附: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加桂湯、桂枝加芍藥湯)
    二、辛涼解表
    桑菊飲
    銀翹散(附:銀翹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柴葛解肌湯
    升麻葛根湯
    竹葉柳蒡湯
    三、扶正解表
    敗毒散(附:荊防敗毒散、倉癝散)
    加減葳蕤湯
   第二章 瀉下劑
    一、寒下
    大承氣湯(附: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大黃牡丹湯
    大陷胸湯
    二、溫下
    大黃附子湯
    溫脾湯
    三物備急丸
    三、潤下
    五仁丸
    麻子仁丸
    濟川煎
   第三章 消導劑
    保和丸
    枳實導滯丸
    木香檳榔丸
    枳術丸(附:曲麥枳術丸、橘半枳術丸、香砂枳術丸)
    健脾丸
    枳實消痞丸
   第四章 和解劑
    一、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附:柴胡枳桔湯)
    大柴胡湯
    蒿芩清膽湯
    二、調和肝脾
    四逆散(附:柴胡疏肝散)
    逍遙散(附:加味逍遙散、黑逍遙散)
    三、調和腸胃
    半夏瀉心湯(附: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黃連湯)
   第五章 清熱劑
    一、清氣分熱
    白虎湯(附: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桂湯、白虎加蒼術湯)
    竹葉石膏湯
    梔子鼓湯(附:梔子甘草豉湯、梔子生姜豉湯、梔子厚樸湯、梔子干姜湯)
    二、清營涼血
    清營湯(附:清宮湯)
    犀角地黃湯(附:清瘟敗毒飲)
    三、清熱解毒
    黃連解毒湯(附:瀉心湯)
    普濟消毒飲
    仙方活命飲
    四妙勇安湯
    犀黃丸
    四、清臟腑熱
    導赤散
    龍膽瀉肝湯(附:當歸龍薈丸)
    瀉青丸
    瀉白散
    葦莖湯
    清胃散
    玉女煎
    芍藥湯(附:黃芩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
    白頭翁湯
    五、清熱祛暑
    清絡飲
    六一散(附:益元散、碧玉散、雞蘇散)
    桂苓甘露散
    清暑益氣湯
    六、清虛熱
    青蒿鱉甲湯
    清骨散(附:秦艽鱉甲散)
    當歸六黃湯
   第六章 溫里劑
    一、溫中祛寒
    理中丸(附:桂枝人參湯、附子理中丸、枳實理中丸、連理湯、理中化痰丸)
    吳茱萸湯
    小建中湯(附: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
    大建中湯
    厚樸溫中湯
    二、回陽救逆
    四逆湯(附:四逆加人參湯、獲苓四逆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
    參附湯(附:芪附湯、術附湯)
    真武湯(附:附子湯)
    三、溫經散寒
    當歸四逆湯(附:黃芪桂枝五物湯)
    陽和湯
   第七章 補益劑
    一、補氣
    四君子湯(附: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
    參苓白術散
    補中益氣湯
    玉屏風散
    生脈散
    二、補血
    四物湯(附:圣愈湯、桃紅四物湯)
    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
    炙甘草湯
    三、氣血雙補
    八珍湯(附:十全大補湯、人參養(yǎng)榮湯)
    泰山磐石散
    四、補陰
    六味地黃丸(附:知柏地黃丸、都氣丸、麥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
    大補陰丸
    虎潛丸
    一貫煎
    五、補陽
    腎氣丸(附:濟生腎氣丸、十補丸)
    右歸飲(附:右歸丸)
   第八章 固澀劑
    一、固表止汗
    牡蠣散
    二、斂肺止咳
    九仙散
    三、澀腸固脫
    真人養(yǎng)臟湯
    四神丸
    四、澀精止遺
    金鎖固精丸
    桑螵蛸散
    五、固崩止帶
    固經丸
    固沖湯
    震靈丹
    完帶湯(附:易黃湯、清帶湯)
   第九章 安神劑
    一、重鎮(zhèn)安神
    朱砂安神丸
    磁朱丸
    二、滋養(yǎng)安神
    酸棗仁湯
    天王補心丹
    甘麥大棗湯
   第十章 開竅劑
    一、涼開
    安宮牛黃丸
    紫雪丹
    至寶丹
    二、溫開
    蘇合香丸
   第十一章 理氣劑
    一、行氣
    越鞠丸
    半夏厚樸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附: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
    暖肝煎
    天臺烏藥散
    橘核丸
    二、降 氣
    蘇子降氣湯
    定喘湯
    旋復代赭湯
    橘皮竹茹湯
    丁香柿蒂湯
   第十二章 理血劑
    一、活血化瘀
    桃核承氣湯
    復元活血湯
    血府逐瘀湯(附:通竅活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身痛逐瘀湯)
    補陽還五湯
    七厘散
    失笑散
    丹參飲
    溫經湯
    生化湯
    活絡效靈丹
    二、止血
    十灰散
    四生丸
    咳血方
    槐花散
    小薊飲子
    黃土湯
   第十三章 祛濕劑
    一、燥濕化濁
    平胃散
    藿香正氣散(附:六和湯)
    二、清熱利濕
    茵陳蒿湯
    三仁湯
    甘露消毒丹
    連樸飲
    八正散
    二妙散(附:三妙丸、四妙丸)
    三、利水滲濕
    五苓散(附:四苓散、胃苓湯、茵陳五苓散)
    豬苓湯
    五皮散
    防己黃芪湯
    四、溫化水濕
    苓桂術甘湯(附: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
    實脾散
    萆薢分清飲
    五、攻逐利水
    十棗湯
    舟車丸
    六、祛風勝濕
    羌活勝濕湯(附:蠲痹湯)
    獨活寄生湯
   第十四章 祛痰劑
    一、燥濕化痰
    二陳湯(附:導痰湯、滌痰湯、金水六君煎)
    溫膽湯
    二、清熱化痰
    清氣化痰丸
    小陷胸湯
    滾痰丸
    三、潤燥化痰
    貝母瓜蔞散
    四、溫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湯
    三子養(yǎng)親湯
    五、治風化痰
    半夏白術天麻湯
    止嗽散
   第十五章 治風劑
    一、疏散外風
    消風散
    牽正散
    玉真散
    川芎茶調散
    小活絡丹
    二、平熄內風
    羚角鉤藤湯
    鎮(zhèn)肝熄風湯
    天麻鉤藤飲
    大定風珠
    地黃飲子
   第十六章 治燥劑
    一、輕宣潤燥
    杏蘇散
    桑杏湯
    清燥救肺湯
    二、滋陰潤燥
    養(yǎng)陰清肺湯
    百合固金湯
    麥門冬湯
    玉液湯
    增液湯
   第十七章 驅蟲劑
    烏梅丸
    肥兒丸
    布袋丸
    化蟲丸
   第十八章 涌吐劑
    瓜蒂散(附:三圣散)
    救急稀涎散
    鹽湯探吐方
    方劑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