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中國史學史綱要

中國史學史綱要

中國史學史綱要

定 價:¥20.00

作 者: 宋衍申主編
出版社: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史學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0208930 出版時間: 1992-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425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史學史作為一門學科,是近百年逐漸發(fā)展建設起來的。但是,對史學得失的評論源遠流長。一般來說,史學史研究的具體對象主要是史家和史書。如是,則戰(zhàn)國時代的孟軻,就應是我國最早的史書評論家了?!睹献樱侩x婁下》云: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這里的王者之跡是指西周的采風制度,周天子用這一辦法去了解民俗民情,從而調整國策,以達到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后來,天子卑弱,諸侯力爭,南夷北狄交伐中國,采風制度也隨之逐漸瓦解。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史學史綱要》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史學的產生/1
第一節(jié) 史學的萌芽/1
一 史?歷史·史學/1
二 口敘史事和三代史詩/4
三 史官·檔案·編年記/6
第二節(jié) 中國第一部史學著作——《春秋》/11
一 《春秋》誕生的歷史條件/11
二 孔子生平及其與《春秋》的關系/13
三 《春秋》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14
第三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史學領域的拓寬/15
一 戰(zhàn)國時期文化的特點/15
二 完備的編年史書《左傳》/16
三 多種體裁史書的編定/20
四 諸子歷史觀的主要內容/24
第二章 封建史學的奠定/28
第一節(jié) 秦漢社會與史學/28
一 秦朝社會與史學/28
二 漢初社會與文化特色/30
三 漢初史學/33
四 紀傳體史書的興起/35
五 兩漢的史家與史學/37
第二節(jié) 司馬遷與《史記》/38
一 司馬遷生平/38
二 《史記》撰述宗旨與體例/40
三 《史記》在史學史上的地位/42
第三節(jié) 封建正統(tǒng)史學的確立——《漢書》的誕生/47
一 班氏修《漢書》/47
二 《漢書》的正統(tǒng)觀/48
三 《漢書》的成就/51
第四節(jié) 兩漢的官方史學/55
一 政府對修史的重視/55
二 劉向、劉歆的學術貢獻/57
三 第一部官修國史——《東觀漢記》/59
四 荀悅《漢紀》的修撰/60
第三章 封建史學的初步發(fā)展/63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史學的發(fā)展/63
一 封建史學發(fā)展的表現(xiàn)/63
二 封建史學發(fā)展的原因/66
第二節(jié) 紀傳體史書與編年體史書競相發(fā)展/70
一 紀傳體史書地位的鞏固/70
二 編年體史書的發(fā)展/72
三 陳壽與《三國志》/75
四 范曄與《后漢書》/77
五 《宋書》·《南齊書》·《魏書》/79
第三節(jié) 史學領域的擴展/84
一 《文心雕龍·史傳》/84
二 古史的新撰/85
三 地方史志和歷史地理學/87
四 譜學/90
第四章 封建史學的成熟/93
第一節(jié) 唐初史館制度的確立/93
一 隋朝禁絕私修國史/93
二 唐初設史館/94
三 起居注、實錄、國史的修撰/96
四 八部“正史”的修撰/100
五 五代的實錄和《舊唐書》/115
第二節(jié) 第一部史學評論專著——劉知畿的《史通》/118
一 劉知畿生平/118
二 《史通》的內容/122
三 劉知畿的史學思想/124
第三節(jié) 典制體史書的創(chuàng)建/132
一 杜佑和《通典》/132
二 會要、會典和專門性典制體史書/142
第五章 封建史學的鼎盛/146
第一節(jié) 宋朝史學的繁榮及原因/146
一 宋朝史學的繁榮/146
二 宋朝史學繁榮的原因/148
第二節(jié) 紀傳體“正史”的編修/149
一 《舊五代史》的修撰/149
二 《新唐書》、《新五代史》的修撰/151
三 歐陽修的史學思想/154
第三節(jié) 《資治通鑒》及其姊妹篇/156
一 司馬光生平/156
二 《資治通鑒》誕生的條件/157
三 《資治通鑒》編修的助手及編修方法/159
四 《資治通鑒》的姊妹篇/160
五 《通鑒》學/162
六 司馬光的史學思想/166
第四節(jié) 《通鑒紀事本末》與《通鑒綱目》/171
一 袁樞和《通鑒紀事本末》/172
二 紀事本末體在史學上的影響/175
三 《通鑒綱目》與綱目體史書/177
第五節(jié) 主通明變的《通志》/179
一 鄭樵生平/179
二 《通志》的內容及其在史學上的貢獻/180
三 鄭樵的史學思想/183
第六節(jié) 遼金元史學概述/187
第七節(jié) 元修宋、遼、金三史/191
一 對三史義例的爭論/191
二 《宋史》的編修及特點/194
三 《遼史》的編修及特點/197
四 《金史》的編修及特點/199
第八節(jié) 官修和私修典制體史書/203
一 《經世大典》的修撰/203
二 《元典章》/204
三 馬端臨和《文獻通考》/205
第九節(jié) 地理著作和野史筆記的發(fā)展/209
一 《元一統(tǒng)志》/20g
二 游記·行記/210
三 遼、金、元私修諸史/212
四 遼、金、元人筆記文集/213
第六章 封建史學的衰微/216
第一節(jié) 明朝社會與史學概觀/216
第二節(jié) 明朝官修史書/218
一 史館制度/218
二 《元史》的編修/220
商周的甲骨卜辭和金屬器物上的銘文,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檔案。這些最早的檔案的內容,毫無例外都是國王和貴族的活動。
甲骨文可稱為歷史記載的萌芽,因為其作者們已經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活動)四個記事要素了。如:“壬子卜,貞王田于脖,往來亡災御。獲鹿十二?!雹俸髞戆l(fā)展起來的記事,也還是時間、地點、人物、活動(事件)這四個要素。不過,甲骨文對時間的記載,往往并不完全清楚,有的只記了日而沒有年月,有的開頭記日,末尾記月、年,事件也缺乏關聯(lián)。這反映了編年記的原始形式。
金文也比較重視時間的記載,年月日完全的要比甲骨文多,只是寫法與甲骨文有些不同。如:《大盂鼎》在開端寫“隹九月,王在宗周令盂”,而在結尾寫“隹王廿又三祀”,這是先寫月、寫日,最后寫年。又一種寫法是一開頭就寫出年月日來,如:《頌鼎》所記“隹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邵官”。后來流行的編年體史書,都是《頌鼎》這種寫法,直到今天我們的編年記事,也是先年、次月、再次日。這與有些國家和民族先日、次月、后年之序不同。
從字數(shù)上來看,甲骨片上的字不多,少者幾個字,多者一百幾十個字,金文則字數(shù)在百字上下的已不在少數(shù),最多者達近500字,《毛公鼎銘》就有497個字。
金文和甲骨文比較,金文有了明確的歷史意識,表現(xiàn)在銘刻結尾常常見“其子子孫孫永寶用”等語。由甲骨文的無歷史意識到金文的有歷史意識,這是記事上一種質的飛躍。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檔案匯編就是《尚書》,據(jù)說孔子之時《書》有3000余篇,經孔子刪定而為百篇,秦火后,傳出的篇數(shù)更少了。
中國史學史是研究中國史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展示其未來發(fā)展趨勢的科學。它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分支,也是豐富燦爛的中國文化中最為發(fā)達的一個部分。因此,當我們探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得失,尋求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的時候,致力于中國史學史研究就應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中國史學史作為一門學科,是近百年逐漸發(fā)展建設起來的。但是,對史學得失的評論源遠流長。一般來說,史學史研究的具體對象主要是史家和史書。如是,則戰(zhàn)國時代的孟軻,就應是我國最早的史書評論家了?!睹献印るx婁下》云:“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這里的“王者之跡”是指西周的采風制度,周天子用這一辦法去了解民俗民情,從而調整國策,以達到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后來,天子卑弱,諸侯力爭,南夷北狄交伐中國,采風制度也隨之逐漸瓦解。于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孔子,以魯國國史為基礎“筆者筆、削者削”而作《春秋》。所以,《春秋》是對《詩》作用的繼承和發(fā)揚,孟軻是第一個對《春秋》這種作用評價的學者。


第一編 20年代文學(1917.1-1927.12)
第一章 文學史概況
第一節(jié) “文學革命”的發(fā)生
第二節(jié) 新文學陣營與守舊派的論爭
第三節(jié) 新文學社團的出現(xiàn)
第二章 魯迅
第一節(jié) 魯迅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吶喊》與《彷徨》
第三節(jié) 《狂人日記》
第四節(jié) 《阿Q正傳》
第五節(jié) 《故事新編》
第三章 小說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冰心的《超人》
第三節(jié) 葉紹鈞的《潘先生在難中》
第四節(jié) 郁達夫的《沉淪》
第五節(jié) 廢名的《竹林的故事》
第四章 詩歌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胡逋的《嘗試集》
第三節(jié) 冰心的《繁星》、《春水》
第四節(jié)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第五節(jié) 聞一多的《紅燭》
第五章 郭沫若
第一節(jié) 生平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女神》
第三節(jié) 歷史劇《屈原》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魯迅的《野草》
第三節(jié) 周作人的《烏篷船》
第四節(jié) 朱自清的《給亡婦》
第七章 戲劇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田漢的戲劇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丁西林的喜劇藝術
第二編30年代文學(1928.1-1937.7)
第八章 文學史概況
第一節(jié) 無產階級文學的倡導和“左聯(lián)”的成立
第二節(jié) 左翼作家與不同文學思想的論戰(zhàn)
第九章 茅盾
第一節(jié) 生平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長篇小說《子夜》
第十章 老舍
第一節(jié) 生平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長篇小說《駱駝祥子》
第三節(jié) 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第十一章 巴金
第一節(jié) 生平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長篇小說《家》
第三節(jié) 長篇小說《寒夜》
第十二章 沈從文
第一節(jié) 生平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沈從文的短篇小說
第三節(jié) 《邊城》
第十三章 其他小說
第一節(jié) 30年代小說流派
第二節(jié) 蕭紅的《生死場》
第三節(jié) 張恨水的《金粉世家》
第四節(jié) 艾蕪的《山峽中》
第四章 現(xiàn)代都市文學的崛起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施蟄存的《梅雨之夕》
第三節(jié) 穆時英的《公墓》
第十五章 詩歌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臧克家的《老馬》
第三節(jié) 戴望舒的《雨巷》
第四節(jié) 卞之琳的《斷章》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魯迅的雜文
第三節(jié) 林語堂的小品文
第四節(jié) 報告文學的成熟
第十七章 戲尉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曹禺的《雷雨》
第三節(jié) 曹禺的《原野》
第三編40年代文學(1937.7-1949.7)
第十八章 文學史概況
第一節(jié) 40年代文學的發(fā)展與分布
第二節(jié)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第三節(jié) 文學論爭
第十九章 國統(tǒng)區(qū)小說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錢鐘書與《圍城》
第三節(jié) 張愛玲的《金鎖記》
第四節(jié) 張?zhí)煲淼摹度A威先生》
第五節(jié) 沙汀的“三記”
第二十章 國統(tǒng)區(qū)的詩歌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艾青
第三節(jié) 七月詩派
第四節(jié) 九葉詩派
第二十一章 國統(tǒng)區(qū)戲劇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夏衍的劇作
第三節(jié) 陳白塵的《升官圖》
第二十二章 解放區(qū)文學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
第三節(jié) 賀敬之、丁毅執(zhí)筆的《白毛女》
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