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zhì)礦產(chǎn)部地質(zhì)專報(七 普查勘探技術(shù)與方法 第14號 實用近區(qū)磁源瞬變電磁法勘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zhì)礦產(chǎn)部地質(zhì)專報(七 普查勘探技術(shù)與方法 第14號 實用近區(qū)磁源瞬變電磁法勘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zhì)礦產(chǎn)部地質(zhì)專報(七 普查勘探技術(shù)與方法 第14號 實用近區(qū)磁源瞬變電磁法勘探)

定 價:¥50.00

作 者: 蔣邦遠主編
出版社: 地質(zhì)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地質(zhì)調(diào)查 電磁法勘探

ISBN: 9787116026674 出版時間: 1998-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89頁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內(nèi)容簡介本書是國內(nèi)第一部界定于近區(qū)磁源的瞬變電磁法專著。它包括了方法理論、物理模擬、訊號檢測與工作方法技術(shù)、數(shù)值處理、成果分析、地井工作及實例,共九章。本書的特點是著眼于實用,寫法深入淺出,附大量插圖及眾多精選實例,可謂文圖并茂。對后沿改正、地形影響、兩種實用有效的一維反演,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例比較,闡述尤為詳細。本書可供大中專地球物理專業(yè)師生、野外工作者、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zhì)礦產(chǎn)部地質(zhì)專報(七 普查勘探技術(shù)與方法 第14號 實用近區(qū)磁源瞬變電磁法勘探)》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概 論
    1.1電法、電磁法和時間域電磁法
    1.2瞬變電磁法的特點及應用范圍
    1.3瞬變電磁法的主要工作方式
    1.3.1工作組合類型
    1.3.2觀測參數(shù)、觀測時間與壓制干擾措施
    1.4瞬變電磁法發(fā)展概況
    1.5現(xiàn)實與展望
   第二章 方法的基礎理論與模擬資料
    2.1場的傳播
    2.2 一次場和正常場
    2.2.1一次場
    2.2.2正常場
    2.3 不導電介質(zhì)中的局部導體
    2.3.1局部導體中渦流的建立與消失的物理過程
    2.3.2非磁性導電球體
    2.3.3水平無限延長非磁性導電圓柱體
    2.3.4不導電基底上的薄板
    2.3.5薄板導體
    2.3.6磁性體的響應
    2.3.7非水平觀測面下導體的響應
    2.3.8導電圍巖中的導電球體響應
    2.3.9導電覆蓋與高阻圍巖中的導體的綜合響應
    2.3.10關(guān)于導電圍巖與覆蓋層影響的簡單結(jié)論
    2.4 非渦流直接引起的瞬變響應
    2.4.1位移電流效應
    2.4.2集流效應
    2.4.3感應激發(fā)極化效應
    2.5斜階躍波激勵的層狀大地響應
    2.6全區(qū)視電阻率計算
    2.6.1研究全區(qū)視電阻率的意義
    2.6.2全區(qū)視電阻率的計算方法
    2.7“煙圈”理論為基礎的一維反演
    2.7.1基本原理
    2.7.2視電阻率和勘探深度的確定
    2.7.3理論模型的反演結(jié)果
    2.8 斜階躍波效應
    2.8.1基本公式
    2.8.2各種組合的效應系數(shù)
    2.8.3效應的分析
   第三章 物理模擬
    3.1相似準則
    3.2 物理模擬的設備
    3.2.1發(fā)射接收系統(tǒng)
    3.2.2模擬框架形式
    3.2.3線圈的繞制
    3.2.4前置放大器與阻抗匹配
    3.2.5常用模型材料
    3.2.6模擬系統(tǒng)的檢驗
    3.3觀測精度與準確度的討論
    3.4模擬實驗實例
    3.4.1理論研究
    3.4.2模擬野外
   第四章 信號檢測知識、原理、技術(shù)與設備
    4.1 信號檢測的基本知識
    4.1.1發(fā)射系統(tǒng)
    4.1.2接收系統(tǒng)
    4.1.3電磁噪聲
    4.1.4同步系統(tǒng)
    4.2 儀器系統(tǒng)簡析
    4.2.1儀器系統(tǒng)原理框圖和實用框圖
    4.2.2主要部件的原理分析
    4.3 主要商品瞬變電磁系統(tǒng)介紹
    4.3.1三種西方瞬變電磁系統(tǒng)簡介
    4.3.2原蘇聯(lián)的瞬變(過渡過程Mпп)系統(tǒng)
    4.3.3國內(nèi)儀器
    4.3.4地面接收線圈、地-井設備與探頭
    4.3.5選擇儀器系統(tǒng)的主要原則
   第五章 地面野外工作方法技術(shù)
    5.1 觀測的裝置及其典型曲線
    5.1.1裝置、組合、排列
    5.1.2常規(guī)組合
    5.1.3非常規(guī)組合
    5.1.4值得推薦試用的新組合
    5.1.5排列、源式、場的形式與記錄點
    5.1.6典型曲線
    5.2 基本工作參數(shù)之選擇
    5.2.1取樣延時
    5.2.2回線邊長的選擇
    5.2.3探測的極限深度
    5.3 測網(wǎng)布設
    5.3.1測區(qū)面積、點線距
    5.3.2分離回線的接發(fā)距
    5.4 地形影響等問題之補充
    5.4.1地形影響
    5.4.2旁線定源與同線定源應用實例
    5.5 觀測質(zhì)量分析與保證措施
    5.5.1質(zhì)量因素分析
    5.5.2保證質(zhì)量的措施
    5.6 小結(jié)
    5.6.1延時選擇
    5.62回線邊長與勘探深度
    5.6.3常用組合的相對優(yōu)缺點
   第六章 數(shù)據(jù)處理與基本圖件繪制
    6.1 數(shù)據(jù)質(zhì)量的判別
    6.1.1判別的思路
    6.1.2判別的方法
    6.1.3誤差計算方法的選擇和誤差值的確定
    6.2 數(shù)據(jù)處理
    6.2.1濾波
    6.2.2斜階躍波后沿影響的改正
    6.3 基本圖件
    6.3.1剖面測量
    6.3.2測深
   第七章 成果的分析解釋
    7.1 瞬變電磁剖面測量
    7.1.1剖面測量的定性解釋
    7.1.2剖面測量的半定量和定量解釋
    7.2 瞬變電磁測深
    7.2.1有關(guān)理論與概念
    7.2.2基于煙圈理論的最簡化反演
    7.2.3視縱向電導解釋(反演)
    7.2.4幾何測深數(shù)據(jù)反演
    7.2.5均勻大地與層狀大地模擬分析
    7.2.6非層狀大地
    7.2.7ρ和S參數(shù)的綜合應用(小結(jié))
    7.2.8計算機反演
    7.2.9測深的地質(zhì)解釋
    7.2.10視縱向電導的繪圖坐標
   第八章 井中瞬變電磁法
    8.1概述
    8.2 理論基礎
    8.2.1地-井TEM方法原理
    8.2.2不接地回線主剖面的一次場
    8.2.3自由空間的局部導體
    8.3 DHTEM工作方法技術(shù)
    8.3.1回線(Tx)和探頭(Rx)的布置
    8.3.2地-井TEM法的探測深度和范圍
    8.3.3地-井TEM測量中的信噪比
    8.3.4回線邊長與測量點距
    8.3.5響應正負號的確定
    8.4 地井TEM響應特征的分類
    8.4.1響應的靜態(tài)特征或坐標特征
    8.4.2響應的動態(tài)特征
    8.4.3響應的衰減特征
    8.5 導體、發(fā)射回線及鉆孔之間位置變化對響應的影響
    8.5.1回線與導體空間關(guān)系固定不同鉆孔的響應特征
    8.5.2鉆孔相對導體空間關(guān)系固定改變回線位置的響應特征
    8.5.3板體產(chǎn)狀變化
    8.5.4導體埋深的影響
    8.5.5縱向電導變化的影響
    8.6導電圍巖中或?qū)щ姼采w層下的局部導體響應
    8.6.1導電半空間的影響
    8.6.2覆蓋層的影響
    8.6.3小結(jié)
    8.7 成果的分析解釋
    8.7.1定性分析
    8.7.2半定量與定量分析
    8.7.3計算機解釋
   第九章 應用實例
    1剖面測量特征點解釋實例
    2利用諾模圖求異常體的埋深與傾角
    3大回線內(nèi)剖面的向量交會實例
    4綜合剖面效果實例
    5S(h)斷面發(fā)現(xiàn)水平礦層實例
    6傾斜礦體的S(h)斷面
    7Fraser濾波效果實例
    8根據(jù)煙圈理論的幾何測深
    9江西東鄉(xiāng)銅礦各方法效果的對比
    10覆蓋下厚石墨化片巖的響應
    11擬合異常衰減曲線分辨異常性質(zhì)
    12應用視時間常數(shù)評估礦異常的含礦性
    13煤田上視電阻率擬剖面效果實例
    14非礦異常和覆蓋層填圖
    15超順磁效應引起的異常
    16切片與立體填圖
    17導電覆蓋層邊緣效應導致的錯誤推斷
    18臺灣新化活動斷層的探測
    19管道探測實例
    20地下鋼或塑料圓筒探測的理論與實踐
    21用垂直分量的視水平梯度解釋地質(zhì)接觸帶
    22垂直分量視水平梯度分辨相鄰導體效果的間接例證
    23巖洞及構(gòu)造破碎帶的TEM探測
    24TEM測深達7000m的實例
    25地井TEM發(fā)現(xiàn)FalconbridgeLindsley礦區(qū)深部礦實例
    26坑道水平鉆孔TEM測量實例
    27單井TEM驗樁試驗
    28地井三分量測量實例
    29水域瞬變電磁測量簡況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