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警惕英雄:
致力建設之路
知識的市場定位:早熟的新文化運動
新生精英與舊框架之間似乎并不完全象一場戰(zhàn)爭,因
為新的精英一旦成功后就回歸對舊偶像的認同。如果沒有
外來的影響,很難說中國會“自然而然地進入”哪里?
改良運動:沸騰的血畫了個餅
1840年后的中國在“民族國家”與“現(xiàn)代公民”這樣
兩條道并行,洋務運動看到了西方的先進,但它仍要“中
學為本”,結果只是妄想。
知識定位:早熟的新文化運動
中國文化“滯后”、“超前”的機理不一樣:滯后的創(chuàng)
造者往往是民眾,而超前卻是一部分靠“知識”為生的人。
高山立橋頭,火車打轉轉
誰將知識分子作為一種生產“知識產品”的功利主義
者,誰就比同輩人高出一節(jié)。
為什么“五四”時期和八十年代后期高舉反傳統(tǒng)大旗
的不少文化精英,都被功利所收買?周作人是一個極端,
現(xiàn)在的一批所謂儒商是另一個極端。
我們一著急 ,阿Q就發(fā)笑
新文化大師們的出現(xiàn)同時也是民族的悲劇。許許多
多才華橫溢的博士“下海經商”,就是民族的希望?
每天的電視和報紙都在上演非西方化的知識分子如
何在非西方化的環(huán)境中 演出一幕幕戲劇化的喜劇
知識分子的作用:建設而不是破壞
民族的脊梁
在中國知識分子朦朧的歷程中,有一段閃耀著奇異
光芒的路,這就是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陶行知、晏陽初
為代表的啟蒙道路。
晏陽初是誰?這位在國外久享盛名的學者和活動家,
國內卻幾乎沒有人想起他。有時我禁不住想問,這么一段
時間我們都干什么去了。
自覺者生
康有為、梁啟超等在戊戌變法中不知輕重緩急,不懂
斗爭策略,在中國知識分子一個勁地高喊變革動人字眼
后是內在的簡單和幼稚
吶喊者偽
功利性是制約那些渾水摸魚者的最好辦法。
個人民主很容易演化成外在好聽的口號,而不是內
在的組織和制度性改變 在中國真正懂政治的人太少了。
2篇
跨世紀穩(wěn)定:
用改革支撐改革
重心的轉移:現(xiàn)實呼喚新的穩(wěn)定機制
以權力制約權力
社會秩序的基礎是權力的相互制衡,要以權力來制
約權力,說白了就是與其相信一個人的良心,不如不給他
犯罪的機會
以改革支撐改革
今天我們終于可以說,改革不可逆轉了!
不能因為目的的合理性就可以不講策略無條件地推
出新的改革措施,也不能因為現(xiàn)實的效率而對傳統(tǒng)的制度
予以無條件地消除。
建立安全閥
改革涉及到較大的利益調整時,保持盡可能多的人
參與改革并盡可能地讓大多數人獲利,不僅應當是一種策
略,而且應當是一種原則。
腐敗能用運動來解決嗎?如果我們不下決心經濟體
制上解決政企分開,不從政治體制上建立起社會監(jiān)督機
制,即便人民群眾都去學孔繁森 也會有領導干部要學王
寶森
利益群體的沖突:“身份認同危機”
六大利益群體
企業(yè)家群體是市場化改革最大的受惠者。但是他們
卻常常對宏觀政策時不時的“急剎車”對企業(yè)經營的競
爭環(huán)境和法律環(huán)境抱怨不止
危險從何而來?
改革政策使各個群體都獲得了好處,但隨著改革的
推進,各個群體并不會因此而無條件地支持改革政策的推
行
含稅的牛不吹
對生產“思想”的知識分子,現(xiàn)實可以說給他們上了
一堂“稅法”課,現(xiàn)在“吹?!币隙惲? 說空話不僅沒
人聽 而且沒飯吃。
我是誰?
一個人對自己的權力、要承擔的責任、今后有什么發(fā)
展,感到很惘然,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這一身份的上述
因素沒有明確的界定 結果必然是無所適從
喪鐘為誰而鳴
建設是一個過程,不加區(qū)別地鼓勵“追求性愛自由”
是一種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表現(xiàn)。
破壞一個婚姻只要一天,而建設一個好婚姻要用一
生
獨身與情人:文化的危機
象呼吸空氣一樣呼吸家
文化本身不存在高低優(yōu)越之分 但幾乎所有的文化
都有一種“自我中心”意識。
尋求得不到的,得到不尋求的
婚姻對男性是更為有利的,奇怪的是在兩性交往中
女性更渴望進入到穩(wěn)定的家庭生活中。
真正意義上獨身的人恐怕是少的,比如像尼采,像
培根這樣一些大哲學家。他們就象黑暗中的星辰,使我們
在過著天倫之樂的生活的同時 看到了我們所付出的代
價
狗從不撒謊 ,但人不
中國兩性文化實際上具有以“夫權”為基礎的兩面
性。正面是表面上的“滅人欲”;而背面是背地里的“縱
欲”表面流行一套,背地流行一套
我思故我在
當愈來愈多的人選擇獨身的時候 危機的是文化
而不是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