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本《中亞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亞文明這一重大主題的首次嘗次。出版這套史書與教科文組織的宗旨完全吻合,該組織一個著名的國際專家小組多年來協(xié)同合作, 已經進行了有關的基礎研究,力圖向更多的公眾介紹位于歐亞大陸心臟地帶這一遼闊區(qū)域的文明史實。六卷本《中亞文明史》將揭示中亞地區(qū)從文明之初到當今時代各種文化的興盛和衰亡。該地區(qū)只有很少一些地名,如撒馬爾罕、布哈拉或希瓦,是公眾所熟悉的:如今一些知名的專家(許多是當?shù)厝耍┩ㄟ^本書為我們揭開了帷幕,顯示了中亞文明更加豐富多彩的一面。從一個大的范圍講,古代和中古世界史就由歐亞腹地各族人民的遷徒而形成的,遷徒的范圍從西部的黑海一直延伸到東部的中國本土邊境?!吨衼單拿魇贰返谌碚撌龅哪甏鷱墓兰o直到八世紀。在這一時期,各種政治事件,交戰(zhàn)的王朝和民族運動相互交織,形成一幅紛繁的畫面,而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動亂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這個時代產生了薩珊伊郎(224-651年)和中國唐朝(618-907年)等強盛的帝國,其他許多較小的領地和國家也紛紛建立。游牧民族掀起了移民浪潮,草原帝國(勾奴、口厭噠、突厥等)的出現(xiàn)不僅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留下印跡,還常常向定居區(qū)域蔓延,在定居人口中增加了新的民族成分。這種多民族共存的社會在道教、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薩滿教等偉大的宗教傳統(tǒng)中扎下了根。阿拉伯人在征服伊朗和中亞后,將伊斯蘭教帶入東方。中亞大部分地區(qū)呈現(xiàn)伊斯蘭化,根本改變著生活的各個方面。擁有燦爛文明的薩珊伊朗、印度、花刺子模和索格底亞那以及新疆綠洲國家與其他地區(qū)開展了廣泛的商貿交流。絲綢之路及其他商路進行的廣泛貨物流動,自然也伴隨著藝術與科學的交流,以及各種思想和文化的互動。因此,這一時期藝術和智力的創(chuàng)新空前繁榮,出現(xiàn)了偉大的科學和文學作品。宗教與世俗藝術共同昌盛,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杰作。這一地區(qū)從公元三世紀至八世紀的戰(zhàn)略地位越來越重要,同時,對世界文明以及世界文化和科學遺產與作出了重大的貢獻。